公益诉讼主体

时间:2024-07-06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5952
法律对公益诉讼主体有着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公益诉讼案件覆盖面积广,对于主体的界定模糊不清,导致最后受损的还是公民的利益。那么,什么是公益诉讼?它的主体是什么?分为哪几类?为了给你解答相关的疑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供您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公益诉讼的定义

在中国,广泛使用的“公益诉讼”术语并非法律上的概念。目前普遍认为,公益诉讼是指特定国家机关、相关组织和个人根据法律授权,对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或特定他人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活动。

公益诉讼的主体

公益诉讼的主体主要包括人民检察院、社会公益团体和个人等。无论是自然人、社会组织、检察机关还是行政机关作为原告参与公益诉讼,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建立一种互补的多元主体模式将更符合现实需求。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佳保护者,赋予公民公益诉讼起诉权是法律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益诉讼主体介绍

1、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机关代表公共利益提起诉讼,这是其职责所在。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提起诉讼以追究刑事责任,作为政府的代言人,旨在推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2、社会公益团体:社会公益团体是指非政府的、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与团体。市民社会需要通过在公共领域进行公共沟通才可能达成,不是任何一个人有权力说我代表、我限定、我就是就能实现的,因此,公益诉讼更多的应是一种动员、沟通、教育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来实现公共利益。

3、个人:或称个体,一般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中的特定主体。个人在什么样的事件中能够声称自己代表公共利益,当然这种所谓的代表公共利益都是声称,都是自己认为的。

公益诉讼的分类

根据诉讼法的性质或被诉对象的不同,公益诉讼可分为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根据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

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介绍

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根据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被诉对象的不同划分的;根据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

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区别:

1、所维护的法律规范性质不同,前者维护行政法律规范,后者维护民事法律规范。

2、被告不同,行政公益诉讼以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机关为被告,而民事公益诉讼以民事主体(或私人)为被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生态环境诉讼中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处理方式

    生态环境诉讼中针对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处理方式。当两者涉及同一损害行为时,法院将受理并由同一审判组织审理。在处理过程中,如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先于民事公益诉讼完成,未涵盖的诉讼请求会在之后作出裁判。企业偷排污水的行为将承担民事、

  • 各级政府应支持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责

    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消费者协会的角色变化及支持措施。消费者协会被赋予更多职责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包括举证责任倒置等改变有助于消费者维权。政府应支持消费者协会履行职责并提供必要经费。同时,公益诉讼主体扩大也受到关注,以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利益。最后提醒消

  • 公益诉讼的分类

    公益诉讼的分类。根据诉讼性质,公益诉讼分为民事和行政两类;根据提起主体,分为公诉和私诉;根据当事人确定方式,有法定、协议和任意公益诉讼;根据保护利益的不同,包括环境、劳动、消费者权益等;根据提起目的,分为实体权益保护和法律道德秩序保护两类。

  • 消费公益诉讼的界定

    消费公益诉讼的界定和法律处理。消费公益诉讼源于罗马法中的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包括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的狭义公益诉讼和公民等提起的私益诉讼。处理时需区分两种诉讼方式,遵循双轮驱动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处分权。《解释》规定了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交叉处

  • 法院是否需要公告受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 政府支持垃圾分类的法律措施
  • 个人是否可以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