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 > 论光污染纠纷的法律适用

论光污染纠纷的法律适用

时间:2025-01-30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5982
论光污染纠纷的法律适用

一、光污染侵害案例引发的问题

1999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老实巷的19户居民诉宁波市电业大厦玻璃幕墙光污染一案以二审败诉告终。本案案情为:1998年建成的宁波电业大厦从第6层至第28层在外层的西立面装饰了玻璃幕墙。玻璃幕墙像一面巨大的反光镜,在5~10月份的晴天,下午3~6时反射光照到距电业大厦西面100米的19户居民居室中,比太阳光直射还强烈。刺眼的蓝绿光直逼人眼,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9户居民在1998年6月,以宁波市电业局和开发商——宁波市建设开发公司为共同被告诉诸法庭。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19户居民败诉,居民们不取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但仍以败诉告终。作出判决的法院认为,环境污染行为的认定须以违反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前提,原告方提出电业大厦西立面的玻璃幕墙反射阳光至其居室系事实,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无鉴定光污染的手段和标准及有关防治光污染的法律、法规,所以难以认定原告方提出的侵害事实,也难以认定光污染对人身健康的侵害事实。

上述案例引发了对我国处理光污染侵害案件的法律依据的思考。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已经具有了处理光污染案件的直接和间接的法律依据,但仍存在不足,尚无法充分地维护受侵害人的利益。因此,将光污染的防治纳入环境保护法的范畴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我国光污染侵害的现行法律依据及其适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一条款从根本大法的高度规定了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总政策。光环境是整体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光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具体形态之一,因此该条款也潜在表明保护光环境、防治光污染是国家不容推卸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第22条规定,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和任务。其中所指的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也应包括光环境在内。《环境保护法》第24条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其中“等”字应理解为包括该法制定时没有预见到的其他污染形态,所以光污染也应列为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的对象。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以上均可以作为处理光污染侵害案件的法律依据。

与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同的是,在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中则明确提及了光污染的防治。《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制定本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和措施,加强对废水、废气、粉尘、固体废物、噪声和光污染的防治。《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32条规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振动、电磁波辐射、光污染等对环境有污染和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厦门市建筑外墙装饰管理暂行规定》第14条规定,对周围环境会产生光照污染的玻璃幕墙或金属幕墙,应采用低辐射率镀膜玻璃或非抛光金属权,不得采用镜面玻璃或抛光金属板等材料。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侵权的时效期问题

    环境侵权中的时效期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的三年时效期,但这一规定不利于受害者,因为环境污染损害具有间接性、潜伏性等特点,导致受害者难以知道自己受到了损害。此外,二十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限也存在法律上的不协调和不够长的问题。因此,需

  •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其重要性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 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关于环境污染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

    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关于环境污染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解释涉及了严重污染环境、严重后果以及后果特别严重的具体情形,同时规定了从重处罚的情形。该解释旨在依法打击环境污染犯罪,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 政策法规处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 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完善及其影响
  • 环境侵权行为的主体
  • 本世纪以来环境保护法律的发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