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要求“村容整洁”,而要实现“村容整洁”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建立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2008年底,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55座,县城及建制镇约2万个,村庄320多万个。全国乡村人口7.2亿人,县城及建制镇人口约为1.5亿,考虑到流动人口的影响,全国生活在村镇的人口约有8亿人。随着村镇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日用消费品的普及,村镇生活垃圾也是逐年增加。大量生活垃圾无序丢弃或露天堆放,对村镇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因此,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我国村镇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建立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垃圾特点
村镇生活垃圾的主要特性为:产生源点多量大,组分复杂,布局分散,不利收集。村镇生活垃圾特别容易受燃料种类、局部开发、节令变化、集市贸易等因素的影响,在产量和组分上发生较强的波动。此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状况与组分有其各自的特点,这决定了村镇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和处理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产量和组分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统计及同济大学等单位抽样调查结果,2008年我国建制镇与集镇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8-0.9kg/人·日,年产生量约5000万吨;村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4kg/人·日,年产生量约11600万吨。
村镇生活垃圾的主要组分为易腐垃圾(40%-50%),无机垃圾(25%-35%),包装垃圾(15%-20%),有害垃圾(约3%)。其中有害垃圾主要是农化产品容器。
(四)处理方式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大多村镇,没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随处乱堆,甚至直接倾倒在村镇的河流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一些村镇,设置有生活垃圾收集点,但收集点为露天的,没有任何有效的密封、清洁措施,生活垃圾也只是直接在收集点附近进行简易填埋,没有采取任何防渗措施,对于周边人居环境,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危害。
(3)还有一些村镇,将生活垃圾从收集点直接运至简易填埋场进行处理,但所谓的填埋场也只是由镇或者村一级建设的简易填埋场,在技术、管理方面都达不到卫生填埋场的要求,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都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的法律处罚规定。单位需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将受到罚款等处罚。同时,文章介绍了生活垃圾的四大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城镇化水平的增快,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那么环境污染中水污染是相对来说最为严重的。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及其相关法规。标准包括三类区域的不同噪声限值,并强调定期评估与适时修订的重要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噪声工作岗位的判定,依据GBZ 2.1相关法规,对噪声职业暴露实行严格的限值制度,并指出噪声含量未超标准不代表无污染。目前国
居民噪声扰民标准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居民噪声扰民标准规定了一级生活区夜晚噪声不得超过50分贝,二级生活区则需控制在65分贝以下,并明确了装修时间和夜间施工的限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则根据不同区域和白天夜晚的不同时段制定了相应的噪声排放标准。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