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 > 论《环境保护法》中制度条款的完善

论《环境保护法》中制度条款的完善

时间:2024-11-30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6150

对《环境保护法》中的制度条款进行分析与修改建议

一、体现“大环境”观念,扩大环保制度适用范围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对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先后制定和修改了20多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这导致了《环境保护法》中相关制度的规定与现行单项环境法律、法规相冲突,失去了指导和协调各单行法的功能。

此外,《环境保护法》中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主要以强制管理和制裁为主,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同时,环境保护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防止污染,而是更加注重风险预防、代际公平、公众参与、全过程控制等新思想、新原则的应用。

因此,我们认为《环境保护法》中的制度条款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体现“大环境”观念,扩大环保制度的适用范围,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需要。

二、重新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最为有效的两项制度。然而,《环境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已经显得滞后,无法与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相适应。

新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扩大了评价的范围,包括对规划的评价,因此需要对《环境保护法》中的环评范围、主体和程序进行重新规定。同样,三同时制度也应该扩大适用范围,包括自然开发项目。

此外,对于其他仍然可行的制度,我们应该保留并扩大其适用范围。例如,将重大污染事故的报告与应急制度扩大为重大污染与资源破坏事故的报告与应急制度。

三、将许可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在1989年《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中,排污许可制度并未被采纳,仅规定了排污申报制度。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环境管理中广泛实施了许可制度,如排污许可证、海洋倾废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等。

因此,我们建议在此次修改《环境保护法》时,将申报与审批许可相结合,将其作为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并不局限于排污的申报与许可,而是扩大为环境与资源管理的申报与许可制度,为其他单行法规定提供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指导思想的变化,我们认为《环境保护法》中的制度条款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体现“大环境”观念,关注环境公平,适应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我们建议重新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并将许可制度作为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其重要性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 政策法规处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 审慎对待立法万能主义的蔓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 非法排污水怎么处理

    非法排污水,按照分类的要求进行罚款处罚,造成严重污染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

  •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司法解释
  •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是什么意思
  •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