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林某购买了一套房屋,并与被告某供电公司签订了供用电合同。由于原告未及时交纳电费,被告在2013年12月18日贴出了《告欠费停电通知书》,通知原告尚欠电费37元,如果在2014年1月7日前未结清,将中断供电。被告在2014年1月7日中断了供电。原告在2014年1月11日交纳了2013年9、10月电费38元,并交纳了违约金1元,另外还交纳了2013年11、12月电费26元。被告在2014年1月27日为原告恢复供电。原告认为被告未尽通知义务即中断供电,给其造成损失,因此将被告告上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1、被告停电有无合理依据是否履行了通知义务2、原告主张的损失是否合理。
关于争议焦点一,法院认为,根据查明的事实可以认定原被告双方存在供用电合同关系,故双方均应履行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因双方均未能提供相应的供电合同,无法认定双方当初订立供用电合同关系时约定的各自权利义务,故对于目前双方各自的应尽义务,应参照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三十条规定,对于逾期未交付电费的用户,供电企业应当及时催交。居民用户自逾期之日起超过三十日,经催交仍未交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应当至少提前七天通知用户后,方可实施中断供电。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被告在2013年12月18日将停电通知书张贴在原告的进户门上,在2014年1月7日停电,因此被告的上述催交电费及停电行为均未违反上述法律规定。关于通知的形式,因双方未作出明确约定,被告采用在进户门上张贴公告的方式通知,正常情况下,原告应当能够收到或看到通知,该通知方式应认定为有效的通知方式。因此,原告称被告未尽通知义务,擅自中断供电,无法得到法律和事实的支持。
关于争议焦点二,法院认为,原告于2014年1月11日交纳相应的电费及支付违约金后,被告应及时供电。由于被告系统原因导致不能及时供电,确实给原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考虑到中断供电的时间及当时的气候环境等因素,法院酌定原告的该项损失为200元。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五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某供电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林某损失2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电力企业或者用户违反供用电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林某与某供电公司签订的供用电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为合法有效。根据合同和上述法律规定,用电人林某应按时缴纳电费,供电人某供电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双方签订合同的约定供电。现供电人某供电公司在林某缴纳了所欠电费、违约金、复电费后,未及时恢复供电达半个月,造成用电人林某损失的后果,按照上述法律规定,林某有权向某供电公司主张承担赔偿责任。
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印发《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办法》
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联合印发《燃煤发电机组环保电价及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背景和核心内容。针对当前大气污染问题,该办法旨在鼓励燃煤电厂安装和运行环保设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措施包括推行环保电价政策、加强监管责任和处罚力度,并从实时监测系统、环保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法律规定及处罚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破坏电力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咨询专业律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保护自己的利益。手律平台提供专业的法
破坏电力设备罪既遂的法律规定。法院会根据破坏电力设备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判决,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造成严重后果,则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在委托律师时需注意律师的资质、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授权及慎重付款等要点。
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处罚标准规定。对于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破坏行为,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若造成严重后果,则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此外,委托律师打官司时,应注意审查律师资格、了解律师事务所、签订书面协议并明确授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