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有精神损害赔偿吗
时间:2025-01-01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实践中,我们都知道在全球突出保护人权的时代,保护人权尤其是保护公民的人身权是时代的主题曲,是司法公正的终极目的和价值所在。对于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刑事案件有精神损害赔偿吗?
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引言
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涉及到人权保护和法律赋予受害人及其近亲属的权利。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于刑事案件中受害人以及雇佣关系中受害的雇员是否应当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导致了判决结果的不一致,严重影响了司法的权威和统一。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促进对于刑事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解和适用。
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是否应当得到精神损害赔偿
法院观点及法律依据
某地的相关法院根据上级法院会议精神形成了这样的观点或规定:凡是赔偿义务人受到刑事处罚的,无论是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还是独立起诉的民事案件,侵权人及其相关的其他赔偿义务人均不应承担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此观点的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2002第17号《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该批复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该批复的理由是,侵权人已受到刑事处罚,因此不应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以保证被告人的公平。然而,我对此观点持有反对意见。
反对意见
首先,该批复只是针对某一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就犯罪行为单独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而不是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因此,在引用和理解该批复时,必须仔细考虑其适用范围和背景,而不能直接推定所有赔偿义务主体都不需要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实际上,最高人民法院在2004年5月1日实施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而请求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案件。该解释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即为财产赔偿责任。其次,从刑事和民事的发展史以及法学理念演变过程来看,古代的刑民不分,诸法一体。然而,随着法治进程的发展,刑事和民事已经成为并行不悖的两个轨道,都是为了保障人权和社会和谐。刑事的重点是惩罚犯罪行为并兼顾保护人权,而民事的重点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保护人权。因此,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不能简单地以被告人的所谓公平为由而剥夺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已经明确规定被害人享有的权利,需要通过程序法来实现。如果按照上述观点,被害人的权益将被无意中剥夺。
结论
综上所述,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需要得到更加准确和统一的理解和适用。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对立起来并不妥当,而应该将二者视为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在保护人权和实现司法公正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对于刑事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应该更加注重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确保司法实践的统一和权威。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可行性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
侮辱罪是否能提精神损害赔偿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离婚损害赔偿与夫妻间侵权损害赔偿
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婚姻法中有所区别。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夫妻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过错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离婚损害赔偿的
-
诽谤他人的赔偿标准
-
解析职业病赔偿流程指南
-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