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 > 诽谤罪处罚多少金额

诽谤罪处罚多少金额

时间:2023-09-18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253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处罚的时候有刑事处罚也有民事赔偿,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诽谤罪处罚多少金额等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诽谤罪的法律责任及赔偿金额确定

一、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

1.补充适用原则:对于精神损害,应首先采用非金钱赔偿方式,若无法充分保护受害人或制裁侵权人,则可以补充使用金钱赔偿方式。

2.公平适用原则:在精神损害赔偿中,考虑金钱赔偿的民事制裁作用,不让侵权人受益,同时给予受害人适当的赔偿,以弥补其精神损失。

3.适当限制原则:对金钱赔偿进行限制,以社会公平正义为主要考量因素,避免出现过高要求赔偿的情况。

4.过失相抵原则:若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结果有过错,可以减轻或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5.法官自由裁量原则:法官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行使自由裁量权,以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需要依据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和利益平衡原则。

二、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考虑因素

1.侵害人的过错程度:故意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较过失情况下大,故意违法行为承担的责任较重。

2.侵害人的获利情况: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的精神抚慰和对侵害人的惩罚,需要针对侵权人的获利情况进行考虑。

3.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需要在受害人抚慰和侵权人惩罚之间寻找平衡点,对不同群体和地区进行不同的处罚。

4.受害人精神受损害的程度和后果:侵权行为对受害人造成的后果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重要因素。

5.侵权行为的方式、场合和范围:不同的侵权行为方式、场合和范围造成的精神损害程度不同。

6.诉讼时当地的经济状况: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侵权人的责任能力确定赔偿额,以实现平衡。

诽谤罪的犯罪处罚

1.犯本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2.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不适用“告诉的才处理”原则,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不构成诽谤罪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被害人向义务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申请时无需支付费用,但如选择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需支付诉讼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行政赔偿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国家赔偿

  • 网络转发次数达到何种程度构成诽谤罪

    网络诽谤罪的认定标准,根据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被点击或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五百次以上即构成诽谤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诽谤罪的认定要素,包括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要素,其中客观要素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情节严重,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

  •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残疾及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三种情况。赔偿金额分为不同等级,确定金额时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目前实际操作中尚无明确标准,由法官依据

  • 邻居骂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及民事诉讼的救济途径

    邻居骂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民事诉讼的救济途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骂人行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无论是否构成犯罪,受害方均可提起民事诉讼,寻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救济。通过递交起诉状、证据材料,经过立案、排期、送达开庭传票、缴纳诉讼

  • 造谣中伤和泄露隐私的行为构成犯罪吗?
  •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
  • 离婚损害赔偿的要求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