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人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的6个月内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7日内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的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副本后的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开庭过程包括宣读开庭秩序、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和评议。
人民法院根据审理结果作出判决。
对于不服一审判决的,应在收到判决书后的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上级人民法院根据情况进行开庭审理或书面审理。
上级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判决或裁定,可能改判或裁定撤销原判决、维持原判决或裁定,或裁定发回重审。
当事人对判决或裁定不服时,可以提起申诉。
结合房屋拆迁过程,拆迁人可以根据以下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如果拆迁公告仅为政府某项区域性建设决定,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其属于抽象行政行为,不具可诉性。但如果拆迁公告中包含对特定对象的拆迁补偿安置标准、搬迁方法和限制性强制措施等内容,被拆迁人认为公告的这些内容不合法,则可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市、县级人民政府责令相关部门进行强制拆迁行为,属于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被拆迁人对强制拆迁行为不服或认为其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当拆迁人、被拆迁人及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可以申请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裁决。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裁决书送达之日起的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可提起行政诉讼的拆迁行为阶段中,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包括审查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对因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而申请裁决的当事人进行裁决。这意味着区、镇、乡人民政府的拆迁管理权限被排除在外。然而,在实践中,要完全排除区、镇、乡人民政府拆迁管理部门颁发拆迁许可证是不可能的。如果区、镇、乡级人民政府的拆迁管理部门以自己的名义颁发拆迁许可证,应该如何处理?根据相关解释,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实施行政行为,应视为委托,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不服提起诉讼时,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因此,如果区、镇、乡级人民政府拆迁管理部门颁发拆迁许可证,应视为县级人民政府拆迁主管部门的委托,提起行政诉讼时可以将县级拆迁主管部门作为被告。
城中村改造补偿的维权途径及相关补偿方式。被征收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权。补偿方式包括宅基地置换、临时安置费和搬迁费、地上房屋补偿款和装修款、停产停业损失、拆迁奖励、电器移机费以及其他补偿或补助。各村可根据基本标准或参考标准制定补偿方案
被征收人在收到征收补偿决定书后的应对措施。如对被征收人对决定书有异议,可在规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补偿决定需公平,包括与补偿协议相关事项。若被征收人不满意,可依法申请复议。拆迁中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范围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费用损失,如设备搬迁
商铺拆迁与住宅拆迁补偿之间的区别,强调商铺拆迁需补偿停产停业损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商铺拆迁如何争取更高赔偿款的策略,包括谈话技巧、精心设计行政诉讼以中止行政裁决等。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争取更高补偿,保护自身权益。
拆迁补偿问题引发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应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文章明确了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法律特征,包括法律行为、法律平等性、合法必须性、法律效力及双务有偿性等。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协议条款将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