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致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在环境侵权损害中,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在加害人,其重要性被削弱。
与一般侵权不同,环境侵权损害中只有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加害人才应承担民事责任。然而,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多因一果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果关系的认定变得极为复杂。具体表现在: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3)项规定,在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加害人应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加害人无法证明这一点,就推定其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应承担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根本性地改变了因果关系在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因果关系推定与加害人承担举证责任并不一致。虽然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受害人的利益,但手段和最终效果有所不同。因果关系推定并未改变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的地位,只是改变了证明的程度和法律所采用的因果关系学说。通过改变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从根本上免除了受害人的证明义务,属于全面解决办法。
一般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通常在当时或不久之后就会显现,但环境侵权不同。由于侵权是通过环境这一媒介造成他人损害,环境侵权的损害后果,特别是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后果,常常需要经过较长的潜伏期才能显现出来。例如,日本在70年代发现的骨痛病,其潜伏期长达十余年。
大型危险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具有广泛性。例如,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污染事故以及最近发生的松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不仅受污染的地域和对象广泛,而且污染危害持续时间长。这些污染事件侵害的民事权益不仅包括人身、财产等物质性损害,还包括精神性的非物质损害。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环境侵权作为新型侵权行为,因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导致,采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赔偿原则方面,应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并适度运用惩罚性原则。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涉及复杂的科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文章从解释论角度考察,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文章指出,《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应适用环保法
环境污染侵权是指违反环境保护规定,导致他人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对于造成他人损害的环境污染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环境指的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