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取得债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则购买的国债、普通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均属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应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可转换公司债券公允价值的变动主要由于可转换公司债券期权价值发生变化引
2023-10-22
目前只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需要确认商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为商誉,不调整长投初始投资成本。法律依据《公司法》。
2023-06-30
当债务人为股份制企业时,债务企业应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份额确认为股本;当债务人为非股份制企业时,债务企业应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份额确认为实收资本。重组债务的帐面价值与股权份额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让
2020-07-08
计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并会对公司的决策产生影响。这就决定了在我国股票期权的行权价不应低于授权日的股票市价,行权价一般应高于或等于授权日的股票市价。股票期权的公允价格应该是预期价值,对其如何计量是整个会计记录的关键。
2020-05-25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通过说明公-允价值的涵义,剖析了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指出在我国在应用公-允价值时所面临的障碍,以及为应对这些障碍提出怎样的解决办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允价
2020-05-25
经营性租赁是《会计准则》对租赁所做的分类。《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第5条规定: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
2020-05-25
一是用于偿债的非现金资产和股权由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价,改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价;二是债务重组收益部分由现行准则中规定的计入资本公积改为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
2020-05-25
公允价值概念在会计准则中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储贷危机才引入的。此后,人们更加关注如何使会计计量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其投资、信贷等活动更为有用的信息,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从某中
2020-05-25
注册会计师应知道、了解“审计风险”是从哪里来?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审计风险”既带有“客观存在”性质,也有“人为因素”。客观风险是执行会计准则、制度的偏差而导致的。谓之有风险,主要是指公允价值的取得是否真正的客观、公允,如果有偏差或不实就隐藏了“审计风
2020-05-25
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一种资产可根据公司管理层持有意图而划分为两类不同的资产,并在会计处理上予以区别对待。比如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核算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模式对待;股票投资可以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也可以指定其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
2020-05-25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2020-05-25
作为我国对债务重组交易的核心规范文件,债务重组准则经历了1998年制定、2001年修订、2006年再修订三次变革:。为了规范债务重组交易,我国财政部1998年6月颁布了债务重组准则,该准则最大的亮点在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及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从我国债务重组会计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