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非法集资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其犯罪要件包括: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2023-12-11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包括伪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等多种罪名,通常根据犯罪情节和犯罪数额量刑。
2023-12-01
违法发放贷款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和个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2023-11-23
比如利用计算机伪造或变造金融凭证,实施经济犯罪;
2023-11-14
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财产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一种刑罚。没收财产一般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破坏金融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罪、贪污罪、受贿罪、绑架罪等。在适用对象上,罚金适用于情节
2023-11-09
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既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的刑事处罚标准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而且只有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此罪,不过,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的犯罪主体是包括单位犯罪的,比如银
2023-10-30
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本罪发生在金融领域进行贷款的过程中;而诈骗罪的领域范围则极为广泛,可以涉及任何领域,自然也包括金融领域在内。本罪的认定为犯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l万元;而诈骗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在3
2023-10-13
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发生在金融领域进行贷款的过程中;而诈骗罪的领域范围则极为广泛,可以涉及任何领域,自然也包括金融领域在内。贷款诈骗罪的认定为犯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l万元;而诈骗罪的起点数额一般是在3000元左右。
2023-10-01
个人向多人借款算非法集资,从法律意义上的金融相关活动不包括民间借贷,向多人借款不算做非法集资。若借助媒体公示于众,筹集资金的目标为群众,目的是非法占有,手段为诈骗,数额符合要求这些条件满足时就可以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犯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
2023-09-12
洗钱罪的范围只包括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2023-07-08
如信息财产、知识财产、金融衍生品财产,其刑法保护手段并不依赖于传统的盗抢犯罪规定。刑法不将其纳入盗抢犯罪对象,也是正常的。第一百九十六条,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3-06-09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既侵犯了金融秩序,又侵犯了社会经济管理秩序,还侵犯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活动及外汇管理的相关规定。
2022-09-26
但是涉嫌诈骗罪,犯罪嫌疑人实际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期限包括了刑事拘留、逮捕两个阶段。
2022-06-11
当然,成立洗钱罪的一般是针对特定的上游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犯罪、走私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等。
2022-05-07
公告期间和请求刑事司法协助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第四类是洗钱罪及其上游犯罪,具体包括危害国家安全、走私、洗钱、金融诈骗、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毒品犯罪案件。第五类是两类新型特殊诈骗犯罪,即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案件。
2022-04-28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等帮助,情节严重就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情节严重包括假冒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名义,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等情形。
2021-10-29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