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规定了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根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如果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则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亲属或朋友
2024-02-03
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
2024-01-15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民法通则第16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单
2023-12-19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然而,如果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那么有监护能力的人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担任监护人。
2023-12-09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二)父母、子女;
2023-09-26
法定监护人的过错责任监护是对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设定专人保护其利益,监督其行为,并且管理其财产的法律制度。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2023-09-20
父母是未成年的第一顺序的法定监护人,即是夫妻离婚,除非有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监护权的行为的,父母依旧是未成年的法定监护人,不会因为离婚就取消监护资格的。但,通常在夫妻离婚的情况下,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是跟随拥有抚养权的一方走。 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
2023-09-19
指定监护,是指有法定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时,由监护权力机关指定的监护。 1、依照《民法典》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兄
2023-08-31
因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只有当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发生,才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
2022-12-08
我国法律规定,被监护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关系终止。监护关系终止后,被监护人仍然需要监护的,应当依法另行确定监护人。上述三种法定监护人担任监护人的顺序,是根据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血缘、组织等关系的远近而确定的。即使夫妻双方离婚,也改变
2022-11-23
父母是未成年的第一顺序的法定监护人,即是夫妻离婚,除非有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取消监护权的行为的,父母依旧是未成年的法定监护人,不会因为离婚就取消监护资格的。
2022-11-21
法定监护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监护人范围和顺序的监护。法定监护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指定监护实际上是法定监护的延伸,仍属法定监护范畴。
2022-11-02
1、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2022-09-20
第二十七条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如果不履行监
2022-08-15
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确定监护人也依上列顺序进行。担任法定监护人应监护能力。
2022-05-19
4、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
2022-05-16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