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处调研员李长保在广播中强调,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到期,企业依法终止合同,仍需支付给职工相应的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但超过6个月的按一年计
2024-07-11
一是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4-07-10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计算标准如下:按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来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2024-07-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6条和第47条的规定,当劳动合同解除时,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在该公司工作的年限来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
2024-07-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是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进行赔偿。根据该条文规定,经济补偿的支付标准是按照员工的工作年
2024-07-10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赔偿金的支付标准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如果劳动者被用人单位非法辞退离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双倍加付补偿。
2024-07-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对于十年员工辞退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20个月
2024-07-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该部门将责
2024-07-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依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
2024-07-10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
2024-07-10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
2024-07-09
2013年7月,李某到某建设公司任项目负责人,并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但公司没有为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李某因身体原因向公司主要负责人口头请假后,一直也未到公司工作。后李某就报酬问题与公司沟通未果,遂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建设公司支付
2024-07-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司对工伤十级员工进行辞退时,需要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
2024-07-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如果公司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被辞退的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根据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可获得
2024-07-0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单位提出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劝退员工,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补偿金。如果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单方面辞退员工,员工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
2024-07-09
劳动合同到期,除非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否则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在以
2024-07-09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及辞职实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有不同的试用期时长规定,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是双向选择的表现,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实习员工因缺乏成就感等原因提出辞职时,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并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
不同领域人体损伤鉴定的标准及其适用范围。包括轻微伤、轻伤、重伤、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等。文章详细说明了各类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涉及法律、工伤、职业病等多个领域。同时,文章还涉及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