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迁补偿的安置协议签定之后,被拆迁人或者是房子的承租人在协议中约定好的搬迁期限内拒绝进行搬迁的,拆迁人可以依照法律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的申请。在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先予执行的申请。由此可见,当拆迁方与被拆迁方在征地拆迁补偿合同签订之后
2024-10-26
被拆迁人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第十四条 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2024-10-03
对被申请人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申请行政复议的,提交曾经向行政机关要求履行法定职责的证明。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
2024-05-04
征地拆迁,要取得市人民政府批准征用集体土地的批复;征地拆迁的,实施方案报区县建委批准。区县建委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应当在拆迁范围内发布拆迁公告。属于征地拆迁宅基地上房屋的,由区县建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拆迁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拆迁档案
2023-12-16
经常有被征地拆迁人问,我们是小老百姓,跟政府打官司,法院会支持我们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律师团就以最高人民法院评出的十大拆迁典型案例之一“孔庆丰诉泗水县人民政府房屋征收决定案”为例,来为大家解读
2023-12-02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为明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合同,它适用《民法典》和《民法典》。拆迁居住房屋以期房调换的,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根
2023-11-23
征地拆迁,要取得市人民政府批准征用集体土地的批复;征地拆迁的,实施方案报区县建委批准。区县建委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应当在拆迁范围内发布拆迁公告。属于征地拆迁宅基地上房屋的,由区县建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拆迁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拆迁档案
2023-09-16
新形势要求必须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以全面提升基层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案结事了。审慎处理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城镇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案件,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被拆迁人合法权益。
2023-09-09
被拆迁人与拆迁人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合同后,未按期搬迁,拆迁人起诉要求被拆迁人拆迁的,受案后,拆迁人还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因为政府的房屋主管部门向拆迁人核发的房屋拆迁许可证是一项具体行政行为。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期限内签订了合
2023-08-25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拆迁人依照本条例规定已对被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或者提供拆迁安置用房、周转用房的,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对已生效的裁决或判决,当事人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2021-10-22
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是应该和当地的拆迁部门进行签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为明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是约定拆迁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义务的合同,它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文章告诉我们,这个拆迁安置补偿
2020-07-08
强拆是指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实施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拆迁人、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在实施拆迁过程中采用恐吓、胁迫以及停水、停电、停止供气、供热等手段,强迫被拆
2020-05-25
一旦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都应当经当事人申请,先由同级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只有经行政裁决后,当事人仍不满意的,方可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有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后,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