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及其相关规定。电子商务法适用于境内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但不包括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内容。国家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并推动其诚信体系建设。此外,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规定了消费者有权在收到商
2025-04-25
电子商务操作的基本规则方面的法规问题。因此如何来认定网上电子商务合同已构成并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力成为电子商务法律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阻碍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特别是BtoC商务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网上支付结算的问题。电子商务中对用户提供的信息,特别是
2025-02-09
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但是不少APP也没有“以显著方式”提示如何取消自动续费服务,用户想
2025-01-17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销量、信用等以多种方式向消费者显示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对于竞价排名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显著标明“广告”。电子商务经营者有《电子商务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记入信用档案,并予以
2025-0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子商务活动,适用本法。法律、行政法规对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监督管理等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商
2024-10-13
依据我国电子商务法的规定,网络电子消费权益保护关系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购消费者的利益受侵害的,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维权。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商家诚信经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商家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
2024-05-28
为了保障电子商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电子商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要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保持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一致性、连续性。电子商务的规则和法律包括诸如贸易惯例和指导原则等自发形成的行
2024-02-28
电子商务经营者与他人签订的以虚构交易、虚构点击量、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合同,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电子商务法规定,如果平台未尽到上述义务,按照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构成共同侵权的,应与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除了上述民事责任,电子商务法还
2022-04-11
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相差的情况是“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具体而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均包含约束此类现象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经营者利用信息优势向消费
2021-10-27
在国家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如电子商务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等。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子商务活动,适用本法。法律、行政法规对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有规定的,适
2020-05-25
积极探讨和研究电子商务立法问题,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电子商务法规体系,对推进我国电子商务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从我国电子商务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我国电子商务需解决的主要法规问题为以下几个方面。因此如何来认定网上电子商务合同
2020-05-25
李某主张,电子商务合同订立在虚拟的世界,但却是在现实社会中得以履行,应该也能够受现行法律的调控。而依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第12条第2款和第55条的规定,一个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应该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其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