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在搭售商品或服务时,应以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时,应以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然而,许多APP并没有以显著的方式提示用户如何取消自动续费服务,这给用户取消自动续费带来了不便。因此,APP自动续费可能构成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侵犯。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双方可以在自愿和互谅的基础上进行直接对话,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分清责任,并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这种方式快速简便,对于消费者和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投诉并请求调解。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作为第三方,可以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纠纷解决。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时,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解决争议。行政申诉具有高效、快捷、强制力强等特点。消费者在决定申诉时,一般以书面形式提出要求、理由和相关事实根据。如果与经营者达成和解,消费者可以撤回申诉,并请求有关行政部门作出调解书。
当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可以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判断或裁决。仲裁具有当事人程序简便、一裁终局、专家仲裁、费用较低、保守机密、相互感情影响小等特点。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如果当事人部分胜诉,仲裁庭将根据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
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消费者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导游哄骗游客购物行为是否构成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侵犯。导游的此类行为属于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典型案例,主要表现为强迫游客到固定商铺购物收取回扣等行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侵犯消费者选择权的行为越来越普遍,需引起警惕并严厉打击。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经营者不得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基本权利,包括选择经营者、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等。但自主选择权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
饭店、茶楼或咖啡厅设定最低消费额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经营者以最低消费方式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利,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超出实际消费金额的部分。因此,设定最低消费是违法的。
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的法律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服务方式、自主选择是否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并对商品和服务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任何对消费者选择权的限制或侵犯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