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在搭售商品或服务时,应以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时,应以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然而,许多APP并没有以显著的方式提示用户如何取消自动续费服务,这给用户取消自动续费带来了不便。因此,APP自动续费可能构成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侵犯。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双方可以在自愿和互谅的基础上进行直接对话,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分清责任,并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这种方式快速简便,对于消费者和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投诉并请求调解。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作为第三方,可以进行说服劝导、沟通调和,以促成双方达成纠纷解决。
当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时,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解决争议。行政申诉具有高效、快捷、强制力强等特点。消费者在决定申诉时,一般以书面形式提出要求、理由和相关事实根据。如果与经营者达成和解,消费者可以撤回申诉,并请求有关行政部门作出调解书。
当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可以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调解并作出判断或裁决。仲裁具有当事人程序简便、一裁终局、专家仲裁、费用较低、保守机密、相互感情影响小等特点。仲裁费用原则上由败诉的当事人承担,如果当事人部分胜诉,仲裁庭将根据各方责任大小确定各自应承担的仲裁费用。
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消费者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
政府行政部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职责和类型,主要包括行政执法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文章详细列举了行政执法机关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的职责。同时,文章也详述了消费者权益的多个方面,包括真情知悉权、自主选择权、人身财产安全权等。消费者有权
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及其法律保护问题。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享有自主选择经营者、商品品种或服务方式的权利,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商品、接受或不接受服务。营业员必须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也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有关信息以作出决定。但自主选择权
强卖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强迫交易罪、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和构成要件。接着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指出汤某和高某的行为并不符合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而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应当对其进行定罪和量刑。
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意向和兴趣,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