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关于公司成立时股东出资的方式和要求。股东可以通过货币、实物、知识产权等形式出资,非货币财产出资需满足特定条件。未按时缴纳出资的股东需承担违约责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虚假出资罪的立案标准。
2025-06-13
股东如果没有履行出资责任,存在虚假出资的行为时,就没有取得公司相应的股权,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是无效的。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第二百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
2024-11-22
遇到股东逃债的,债权人可以向股东追讨债务,如果股东不偿还债务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股东偿还债务。《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不按规定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股东的虚假出资行为侵
2024-09-27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综合以上法条可以看出,在公司成立后,不论是在出资人未出资,还是在其未足额出资的情况下,公司法均未否认出资人的股东资格。因此,虚假出资的股东依然占有公司
2024-08-04
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和出资瑕疵问题一直是公司领域比较多发的问题。股东出资瑕疵显然违背了公司法这一原则。如因股东出资瑕疵问题,导致验资机构不予出具验资证明,公司无法成立的,即应向其它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承担违约责任后,除另有约定外,股东仍有继续出资
2024-06-08
公司在注销前一般要对债务进行清偿,公司股东未如实出资的,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的责任,所以是需要补缴未完成的出资。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第一百九十九条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
2024-04-20
法律规定合伙人可以依法退伙,但股东不能随意抽逃资金。依据《公司法》第三十五条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即其他合伙人可以要求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有限合伙人补缴或返还,并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为大力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各地工商部门纷纷
2024-01-0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未按公司章程规定认缴出资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缴,否则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虚假出资罪,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
2023-12-24
若规定的认缴期限内未能足额出资,应承担相应责任。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法》第二百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
2023-09-25
虚假出资的股东还需要向公司补足出资,并向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2022-05-05
公司股东未按期缴付作为出资的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所有权是虚假出资的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法》第199 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
2021-10-19
如果发生违约情况是要赔偿,如果有纠纷可以向法院申请诉讼。《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不按规定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
2020-07-21
为保证公司资本的充实,维护公司出资股东、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公司的发起人或股东应当承担相应的虚假出资责任。主要应承担以下4民事种责任:。《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不按规定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股东的虚假出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