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办理保全的微信聊天记录公证要想作为证据被法院采纳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聊天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聊天记录的双方就是当事人双方。公证员并非专业的技术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当事人所呈现的聊天记录是否是当事人双方原始的聊天记录,基于以上几点的综合考量,笔
2024-09-01
微信被诈骗2000不可以起诉。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予以立案追诉。被诈骗2000元的,尚不构成犯罪,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8-31
法律规定,被诈骗数额在四千元以上的,可以报警立案处理。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予立案,侦查过程会搜集相关证据,对案件进行侦破。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8-26
在微信被骗了钱的处理是:向所在地公安机关现场报警或拨打报警电话报警。接到报警后,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
2024-08-23
可以作为出轨证据的一方本人书写的有关出轨或者婚外情的保证书、悔过书或者以微信、短信、QQ聊天记录等形式的道歉短信,一方出轨或者婚外情事实的谈话录音或者视频录像,通过安装在自己家中的录音或者监控录像设备所取得的捉奸在床的视听证据,宾馆入住记录等。
2024-08-22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被骗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如果构成诈骗罪,犯罪者一般会被
2024-08-20
根据法律规定,微信被骗金额达到三千元及以上就可以立案。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
2024-08-18
在微信上被骗后,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并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如果诈骗的金额较大,可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
2024-08-17
针对微信上的诈骗行为,可以选择向当地公安机关或网警报案。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
2024-08-17
当事人在微信上被骗了钱的,应保存证据并向当地公安部门举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
2024-08-17
公安可以查到微信聊天记录,但是一般不会查询,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立案之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等,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
2024-08-16
微信骗红包公安应当立案,属于诈骗罪。立案后需要开展刑事诉讼活动,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师进行辩护。因诈骗罪是数额犯,行为人采用诈骗的方式骗取公私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诈骗罪,予以立案追究。
2024-08-14
子债父还在我国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债务由债务人本人偿还,父母是不承担偿还义务的,但如果债务人死亡,父母继承了遗产的,以遗产的价值偿还债务。因此,按照以上规定,出借人只提供微信转账凭证,只能证明双方的借贷关系生效,但是不能证明双方存在借款关系。如果通过微
2024-08-13
微信被骗金额超过3000元可以立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公私财物的金额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
2024-08-13
郑某以承包工程资金紧张为由向王某借款,王某用自己的信用卡刷卡套现后,又以现金、微信转账和支付宝转账的方式出借给郑某10万元。原、被告双方于对双方借款数额进行对账,双方均认可被告郑某向原告王某借款的金额为9.5万元,并在对账明细表中签字确认。
2024-08-12
可以报警或者网络平台的法律帮助和维权帮助。一般报警的,需要带上本人有效证件,以及案件相关材料或者能收集到的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说明情况,请求帮助追查。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08-12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