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如果劳动合同约定了违约金,或用人单位支付了培训费等,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在协商解除时应当注意:必须将双方协商解除合同的权利责任明确,最好以书面的形
2023-11-04
航空公司认为,王某违约辞职,造成公司巨额损失。根据相关规定,在确定具体补偿费用标准时,原则上以飞行人员初始培养费70万元为基数,王某辞职时年龄35岁,实际工作年限为13年,根据年均20%递增计算补偿费用的计算标准,补偿培训费用的数额为210万元;此外还需承担165万余元的违
2023-10-05
员工如果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提前辞职了,单位是无权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如违法克扣工资还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2023-09-26
签劳动合同后毁约,要承担违约责任,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平等自愿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地位平等,应以平等身份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后,员工有
2023-06-29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023-04-27
因此,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已经履行了三方协议约定的义务。即使三方协议中约定了违约金,入职后辞职也无需承担。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2023-03-13
但如果是单纯违约,就要赔偿。赔偿金额最高5000元。而未满若干年,劳动者违约的,劳动者支付违约金。这笔违约金的计算方法是培训费除以约定的服务年限,乘以违约年限,是劳动者应当承担的违约金。除了这两种情形外,任何其他形式的违约金都是违法。
2023-02-08
违约金的数额不合理的,则当事人可以申请调整。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单方面解除劳
2022-10-18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2022-06-1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支付了培训费,订立了培训协议或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不高于尚未履行期间分摊的培训费支付违约金。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
2020-05-25
劳动明确,除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或者以赔偿金、违约赔偿金、违约责任金等其他名义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用人单位要求劳动
2020-05-25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不遵守单位纪律的规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的责任。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
2020-05-25
只有在两种情形下,用人单位才可以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劳动明确规定,除以上两种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或者以赔偿金、违约赔偿金、违约责任金等其
2020-05-25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企业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及索赔途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拖欠工资应承担法律责任,并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投诉、申请支付令、申请劳动仲裁和强制执行、要求加付赔偿金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哺乳期内调岗的合法性问题。用人单位在调岗时需与员工商量并得到同意,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辞退或解除合同。女职工不同意调岗时,应继续执行原岗位。调岗需符合生产经营需要、工资水平相当、无侮辱性和惩罚性,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的具体法律解释。该解释对诈骗数额的划分、严厉惩处的情形、从宽处理的情形、对近亲属的处理、未遂案件的处理、共同犯罪和追缴财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依法打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