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撤销权房产赠与相关法律知识

撤销权房产赠与相关法律知识

  • 赠与撤销权的时间期限有哪些规定

    某甲,男,与某女乙协议离婚,约定男方将三间房产给女儿丙。其余财产二人分平分。女儿由男方抚养。若干年后,女儿成人,与甲办理了房产赠与过户手续。这样一审法院做出判决,推定甲与丙没有血缘关系。2005年9月18日甲提起亲子关系确认诉讼,至2006年4月14日一审做出判决

    2025-02-19

  • 如何行使夫妻财产赠与财产撤销权

    如何行使夫妻财产赠与财产的撤销权?夫妻之间约定将一方所有的财产赠与另一方,除了已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或者经过公证外,赠与方可以行使任意撤销权。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

    2024-07-08

  • 房产赠与后其他亲属还有继承权吗

    赠与的房产已经办理过户或者公正的其他子女不能继承,但是赠与人和赠与人的继承人在以下情况可以撤销赠与。第一百九十三条 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

    2024-03-30

  • 非直系亲属房产赠与公证怎样撤销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经公证的赠与合同是不能撤销的,但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义务的,可以撤销合同。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赠与人的撤销权,自

    2023-11-27

  • 债务人为逃债将房产赠与继女,债权人应该怎样维权

    在司法实践中,以赠与形式逃避债务的并不少见,但债权人利用法律规定的撤销权来维护己方利益的判例却不多见。案件审理中,王*乐未到庭应诉。一审宣判后,原告、被告均未上诉,判决生效。陶-艳查明上述情况后,认为王*乐无偿赠与房产的行为发生在自己多次催要借款之后,

    2023-11-19

  • 房产赠与协议需要公证吗

    因为房产赠与协议在成立时生效,公证不是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是否公证和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是有关系的,未经公证的赠与合同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是可以撤销赠与的,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能随意撤销。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和第

    2023-08-22

  • 一般房产赠与后可以反悔吗

    但是,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是不可以撤销的。第六百五十八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2022-07-15

  • 受威胁已过户的赠与房产可反悔吗

    受威胁已过户的赠与房产后,赠与人可以主张撤销合同,并且追究威胁者的法律责任。(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享有产权的房屋所有人有权自由处分自己的房产,可以将房产赠与他人,并签订房产赠与合同。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

    2021-10-24

  • 被执行人把房产赠与儿子怎么办

    被执行人把房屋赠与子女的,如果对债权人权益造成侵害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赠与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人民法院

    2021-10-24

  • 被执行人把房产赠与过户了怎么办

    被执行人把房屋赠与过户,对债权人的权益造成侵害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赠与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第五百三十九条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

    2021-10-19

  • 父赠与继子房产儿子有权反对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继父将自己的房产赠与继子女的,亲生子女是没权反对的,房屋的所有权人有权处理自己的房屋,但受赠人有违法行为的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可以撤销赠与行为。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

    2020-07-21

1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大家都在看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