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条例》实施前,机动车投保的第三者责任险,依法应认定为商业保险。保险人已就保险车辆转让时被保险人负有的通知义务以及可能产生的免责后果向投保人做了正常人能够理解的提示,应视为保险人已履行了明确说明义务。本案原告因儿子死亡造成的
2023-10-20
可以的由于是外迁,所以要先提档,然后办个临时车牌,开会落户地,落户上牌。所以二手车交易没有过户,签订的买卖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即合同不生效。根据交通法律法规,已经出售的二手车未办理过户手续,造成的违章记录责任应由原车主承担。因此,在进行车辆转让时,
2023-10-17
李某依约向某保险公司支付了保险费2324元,某保险公司向李某出具了机动车辆保险单,其中附随保险条款规定,保险车辆驾驶员在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免赔10%。由某保险公司提供的、并由李某代理人所签署的“赔款收据及权益转让书”,并不能完全抵销原保险合同中所约定的权
2023-09-18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债权人未受清偿是由于其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则抵押权人不能行使抵押权。因车辆不能办理转移登记造成买受人损失的,由转让人承担赔偿责任。
2022-07-18
没有进行过户的车辆正常的签订免责协议这种情况下是有效的,不过户不影响协议的效力,但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动车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
2021-10-20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一审败诉后在上诉期间过户车辆的,是属于转移财产,如果是为了逃避债务而转让财产的,是属于恶意转移财产,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转让合同。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
2020-07-21
汽车作为动产,所有权转移以交付为生效要件,登记为对抗要件。如果购买的车辆对方不履行过户登记手续,可以依据双方的合同,要求其履行,协商不成的,可以就合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履行相应的过户登记的手续。《物权法》第二十三条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生效时间
2020-05-25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如果赠与的财产需要办理登记才生效的,赠与人应该协助受赠人办理产权的登记,如房屋过户登记、车辆过户登记等。一是赠与是无偿的法律行为,法律后果不同于有偿的转让行为;三是一般的赠与行为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但是经
2020-05-25
在承包合同中约定:由项伟通过资金购买车辆,客运会司负责以自己的名义办理行驶证。项伟取得该客运线路的经营权,每年向客运公司上缴承包费。在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一切交通事故,均由项伟自行承担责任。在协商赔偿问题时,皮正东与客运线路承包人项伟无法达成一致,向人民
2020-05-25
购买债权转让的车辆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所以购买人一定要在购买前了解相关的风险,然后评估自己风险承担的能力再决定是否购买。因为抵押车辆无法过户,所以购买后可能会出现纠纷,为了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在购买前一定要签订好合同,保证自身的实际利益。
2020-05-25
2000年1月11日,李某将一辆小型货车向某保险公司投保。李某依约向某保险公司支付了保险费2324元,某保险公司向李某出具了机动车辆保险单,其中附随保险条款规定,保险车辆驾驶员在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免赔10%经公安机关认定为李某与梁某负同等责任。某保险公司在“赔款
2019-08-09
同年9月,徐某驾驶该车与另一辆车相撞起火燃烧,造成车辆报废。事故发生后,徐某向保险公司报案,并要求保险公司进行理赔。保险公司认为,罗某转让保险车辆事先未通知该公司,也未及时变更合同,因而拒绝理赔。
2019-08-09
二手车辆买卖时,未办理保险转移手续对双方都有失公平,因此应当从交通事故大小,当事人情况等各种方面来进行考虑。《交强险条款》第二十二条:“在交强险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投保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并办理交强险合同变更手续。”车辆的转
2019-08-09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