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2、但是一般情况下,打架是按照故意伤害罪定罪的,此时由于造成的是轻微伤,所以一般是不会构成犯罪,因此也就不会被通缉。
2022-05-05
轻伤对受害者伤害的程度及造成的后果比轻微伤重。
2022-04-29
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只要有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情节的,进行治安管理处罚。
2022-04-29
1、所有有关司法鉴定的费用都由司法申请鉴定者自行承担。第八条 司法鉴定收费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尚未达到残疾标准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四年。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
2022-04-28
对于受害人的损失,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2022-04-18
如果鉴定是轻微伤,公安机关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三)多次殴打、伤害他
2022-04-12
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具体赔偿数额,各地的标准不一样。轻微伤不构成刑事责任,只能要求民事赔偿。
2022-04-08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寻衅滋事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2022-04-07
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两人以上受轻伤,破坏社会秩序的,将构成寻衅滋事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2-03-30
这是法定的调解无效可判决离婚的情形。“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伤害后果的行为。凡是遭遇家庭暴力的,是可以离婚的。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
2022-03-30
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则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
2022-03-29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刑事案件包括刑事犯罪与刑事诉讼环节。刑事案件区别于其他案件在于其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
2022-03-25
打架造成对方轻微伤的一般会给予行政处罚。如果造成对方轻微伤构成刑事犯罪的,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被告人的代理人称为辩护人;而被害人的代理人称为诉讼代理人。即使委托了辩护人,被告人仍然可以自行答辩。
2022-03-25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般轻微伤可以由公安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不再处罚;若调解不成可处罚款或15天以下行政拘留。
2022-03-22
1、邻居打架造成轻微伤的,不构成刑事犯罪,所以不会判刑的,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
2022-03-22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2022-03-22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哺乳期内调岗的合法性问题。用人单位在调岗时需与员工商量并得到同意,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辞退或解除合同。女职工不同意调岗时,应继续执行原岗位。调岗需符合生产经营需要、工资水平相当、无侮辱性和惩罚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