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是行政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关系着审判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行政案件的公平审理。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均对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权作了明确的规定,确立了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地法院管辖为主、其他法院管辖为辅的原则,该原则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
2020-05-25
在行政诉讼中,管辖权异议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后,当事人认为并提出该人民法院对该行政案件没有管辖权。受案人民法院应对此进行审查,并分别作出移送或驳回的裁定。我国《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十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被告提出管辖异议的,应当在收
2020-05-25
为推动行政审判管辖区域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促进行政案件依法公正审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一条 行政案件异地管辖,是指本规定所确定的案件由被告所在
2020-05-25
所谓“起算日”就是指当事人可以提起诉讼的法定期限开始计算的具体日期。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若干解释》的规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起算日”是以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之日起开始计算。第五十六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认为行政机关的主管
2020-05-25
(一)确认违法的判决。《解释》第50条第4款规定:“原告起诉被告不作为在诉讼中被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的,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作为违法的,也应当作出确认违法判决。”确认违法判决还适用于《解释》第57条第2款规定的“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责令其
2020-05-25
但在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的过程中,采取了“负担额外的证明责任”,即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确有正当理由的,该证据作为失权后果的例外,允许提出,但当事人就逾期举证的正当理由的存在负担证明责任。新的司法解释也贯彻这一思想,保障诉讼公平,规范诉讼秩序。在二审中,
2020-05-25
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各类证据,只有合乎法定要求才会具有效力。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所提供的书证,除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当符合下列要求:⑴原则上应提供书证的原件,在提供原件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
2020-05-25
所谓“非法证据”,即是不具备合法性的证据。不同国家以及在不同的诉讼领域,对“非法证据”的界定应有所不同。参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对非法证据的解释,结合证据学理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的内涵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加以界定。从狭义上说,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是指非
2020-05-25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法规具体运用于各种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中国行政法规范制定主体多元,行政法规范的等级、效力不一,这些行政法规范是否都属于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法律适用对象,它们
2020-05-25
由于原告并非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无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程序规则,所以,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都没有限制原告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调取、收集证据的权利。于是,行政诉讼的证据调取、收集规则主要规范法院和被告。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2款规定法院享
2020-05-25
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1款规定了法院的此项权力,法院若在审理案件时发现当事人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自然有权要求其提供。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并未如此明确地规定,但从司法解释的两个条款中可以作此推论。行政诉讼法第35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认
2020-05-25
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被告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规定了一些特殊规则。首先,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既要向法院提交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指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有关行政诉讼应予受理的案件范围和不予受理的案件范围,我国《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共七个法条对此做了规定。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2条和
2020-05-25
所谓行政不作为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对某事项负有法定管理职责而不履行该职责,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从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
2020-05-25
法律上利害关系确定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新标准。在实践中,针对同一个案件事实,法官在认定中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与差异。因此,在现有的法律规范和法理基础上讨论法律上利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涉及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规范集中于司法解释第12 至 18 条。目前,对法律上
2020-05-25
最高人民法最新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司法解释增加规定了五种不可诉的行为,包括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过程性行为、协助执行行为、内部层级监督行为、信访办理行为,进一步明确行政诉讼受案边界,防止滥诉现象。为确保行政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