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损害赔偿的包括因收集对方有重婚行为证据的花费、起诉费、律师费等等直接的物质损害。精神损害赔偿一般根据过错方具体的出轨情节、过错程度等进行确定;另一方按固定收入支付抚养费,无固定收入按照同行业标准取一个合适的比例支付抚养费,并有权探视。
2022-05-19
重婚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以向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判决当事人解除重婚,停止继续侵害合法配偶权益;上法院直接起诉,从而按照重婚罪的基本条件量刑。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2022-05-19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形式,也可适用非财产责任和财产责任两种方式。无过错配偶的名誉权等如受损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形。
2022-05-18
无过错方有权请求过错方对其进行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022-05-17
家庭暴力离婚赔偿的侵害对象是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家庭暴力离婚赔偿请求的,必须与离婚诉讼同时提出;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没有提出家庭暴力离婚赔偿,在二审时提出来的,人
2022-05-12
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⑤有其他重大过错。这4种情形是婚姻损害赔偿的法定条件。一方面不起诉离婚而单独提起婚姻损害赔偿
2022-05-12
而离婚时无过错方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则必须在起诉离婚的同时提起,否则法院不予受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2022-0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2022-05-11
现行《民法典》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而导致离婚的。”
2022-05-11
1、家暴离婚的赔偿方式:一般家暴赔偿的多少应当根据受害人的损害情况来进行判定,即物质损害赔偿标准根据实际损失确认;精神损害赔偿标准根据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具体情节、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等因素确认。精神痛苦的赔偿精神痛苦是纯粹精神利益的损害,即
2022-05-10
我国规定了公民享有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所以只要一方在婚姻期间没有过错行为,如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没有对自己的配偶造成精神损害,提出离婚的一方无需因为自己先提出离婚而赔偿另一方。提离婚的一方不需要赔偿另一方的
2022-05-10
无过错方有权请求过错方对其进行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2022-05-09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另言之,如果被告同意离婚的,就只能是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离婚损害赔偿,之后不得另行单独提出。
2022-05-09
有证据证明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请求人在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过程中无过错。诉讼离婚一般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或者在被告居住地超过一年的法院起诉。诉讼离婚的时间要比协议离婚长得多,一审一般审理期间为3至6个月,二审一般为3个月。
2022-05-07
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但对无过错方的违法行为,应视情节轻重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2-05-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适用离婚损害赔偿的情况:重婚的、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的和有其他重大过错的。
2022-05-06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购房定金的退还条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给付定金方不履约,无权要求返还;收受定金方不履约,应双倍返还。对于商品房销售,符合销售条件的房企在订立合同前收取预订款性质费用的,订立合同时应抵作房价款,未订立合同则应返还。只有在合同条款无法达成一致或认购书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