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解释》规定: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可以视为民事案件中的证据。 在以往的案件中,由于电子数据证据相对比较隐私,又可能遭到篡改,所以一般都采用慎用的方式来作为证据。
2024-12-04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第116条规定了电子数据的定义,包括手机短信。然而,由于手机短信是相对较新的事物,法院对其效力的认定还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因此,在起
2024-10-23
对于婚姻一方与外遇对象来往的手机短信内容、电子邮件内容、电脑博客日记、QQ聊天记录,如果可能应该应当委托公部证门对此类证据作固定处理。婚姻案件中,常见的鉴定结论有:伤残证明、诊断证明、精神状况证明、亲子鉴定结论、房屋价格评估报告等。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
2024-03-03
短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骗取金钱或财务的行为,被害人因短信诈骗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024-01-05
微信聊天记录属于电子证据的范畴。电子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网络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证据。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已明确将电子证据作为法定证据类型之一。”可见,微信聊天记录的证据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可以作为诉讼证据
2023-08-22
微信聊天记录属于电子证据的范畴。所谓电子证据也称计算机证据,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电子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网络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证据。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已明确将电子证据作为
2020-05-25
由于手机短信具有易灭失性,手机短信作为证据,要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对其保全有特殊的必要性。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24条规定,可以采取勘验及制作笔录的方法,将短信内容固定下来。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是证据具有证明力的重要依据。手机短信作为证据,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