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保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把保证期间分为有约定、无约定和约定不明三种。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的,保证期间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6个月”。《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1条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
2023-09-13
最高额保证的保证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2022-05-10
对保证期间的计算方式、起算时间等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因此,在最高额保证合同中,保证期间虽然从性质上也是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责任期间,但其存在两个期间:保证人应对一系列债权承担责任的范围期间;在不特定债权额确定之后,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期间。
2022-04-19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最高额保证合同的不特定债权确定后,保证人应当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余额承担保证责任。
2022-02-28
质押也称质权,就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卖得价金优先受偿;转质权的效力优于原质权;质权人对因转质而发生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最高额质权除适用本节有关规定外,参照适用本编
2022-01-01
第四百二十二条 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通过协议变更债权确定的期间、债权范围以及最高债权额。但是,变更的内容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若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是由债权人一方当事人的原因造成,则抵押权人不得实现其抵押权。
2021-12-28
最高额抵押债权的抵押金额,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对抵押物进行评估,依据评估价值确定。最高额抵押权设立前已经存在的债权,经当事人同意,可以转入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在主合同约定的清偿期届满之前,债务人可以拒绝债权人的履行请求。而在一
2021-12-22
担保人可以为同一债权人担保两次,例如签订最高额抵押合同或者保证合同的,在最高限额内,可以为连带发生的债权提供担保。
2021-10-29
经债权人、抵押人、债务人协商一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签订本合同。第一条融资期间、额度与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81条及189条规定,抵押人自愿以其有完全处分权的财产作为抵押财产,为债权人向债务人自年月日至年月日融资期间内最高
2020-07-21
也就是说在设定最高额保证时,其所保证的债务可能已经发生,也可能没有发生,最高额保证的生效与被保证债务是否发生无关。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的,保证期间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6个月。
2020-07-21
而担保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关于“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的规定,并非关于合同效力的强制性规定,不能据此认定本案中《最高额保证合同》中第五条第三款无效。
2020-05-25
最高额质权质权纠纷类案件的管辖一般应依照质押合同纠纷的管辖确定管辖法院。对于与第三人之间就质权发生的纠纷,其管辖可以依据质押标的物的性质和产生纠纷的基础法律关系来确定管辖。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交付的动产为质押财产。第二
2020-05-25
最高额抵押的决算期是指确定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实际数额的时间,在设立最高额抵押时,抵押人和债权人约定了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最高额。此时两份最高额抵押合同的衔接问题要引起银行方面的充分重视。
2020-05-25
最高额保证是保证人在其承诺的额度范围内,对债务人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决算期是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的被担保债权的决算日期,是确定最高额保证所担保的债权实际数额的时期。根据该条规定,最高额保证中保证责任的起算点是“不特定的债权确定后”,即
2020-05-25
甲方为了有效避免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而引发的甲方向债权人的保证责证,债务人特委托乙方向甲方提供最高额保证与股权质押的反担保。
2020-05-25
喜来健医疗器械广告违法行为被处罚的事件。该广告未经审查,以公司名义宣传而非正式经营部名义,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接受理疗的人群提供情况下,证实存在违法广告宣传行为。沙湾县工商局依法对该经营部罚款1万元。此事件提醒市场参与者要遵守广告法规,维护市场秩序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法律服务收费标准,包括代理民事诉讼案件、行政诉讼案件、国家赔偿案件、刑事诉讼案件的收费标准,以及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和办理二审、发回重审案件的收费标准。涉及财产关系的案件根据诉讼标的额实行差额定率累进制收费。
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产生的法律隐患和风险。包括用人单位需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的经济补偿金问题、员工失业损失赔偿问题、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问题、试用期不合格员工的处理、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单位因未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需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