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加班是1.5倍,法定节假日加班是3倍。调休是指某个工作日责令其不上班,而到周末却要员工来还班。或因有工作需节假日上班,等以后用工作日为其补休。员工享受调休假时,应充分考虑本部门的工作安排,并提前一周向上司递交申请,安排好交接工作,经部门长同意并签字后
2023-03-29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300%×加班天数;休息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200%×加班天数;工作日加班费=月工资基数÷全年月平均计薪日×150%×加班天数。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2023-03-14
需要注意节假日与法定节假日都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其中属于法定节假日的,一般国家都是规定单位需要给劳动者放假,同时还要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当然,如果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也需要符合规定的情形,同时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
2023-02-17
劳动者在过年时上班,如果是在法定节假日,则单位不给三倍工资违法;如果是在休息日且没有补休的,则至少要给双倍工资。春节的法定节假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
2023-01-04
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不少人认为在试用期内,由于自己还没有转正,那么如果要离职的话,单位也是不会支付工资的。
2022-12-30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工资相应的标准支付加班费。如果是法定节假日加班的,需要支付三倍工资,休息日加班的,支付双倍工资,下班之后加班的,支付1.5倍的工资。
2022-12-13
因为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的性质不同,所以加班工资也不一样,节假日的加班工资要高于休息日的加班工资。
2022-10-26
劳务合同的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所以具体是否有三倍工资主要看合同怎么约定。签订的是劳动合同的,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就有三倍工资。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2022-09-22
劳动者在端午节当日加班的,享有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因为端午节属于法定节假日,所以当天加班的才有三薪。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按照法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中秋加班
2022-08-31
清明节,放假1天。若是是周末放假,算上周末,就有三天假期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二)春节,放假3天;(五)端午节,放假1天;(七)国庆节,放假3天。(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
2022-06-13
:国庆节法定休假3天,国庆黄金周前3天加班工资有3倍。
2022-05-19
但是某些省市出台规定,法定节假日是不包含在婚假内的,如江苏。但是不管如何,婚假工资都不会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2022-04-12
元旦,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清明节,放假1日。劳动节,放假1日。端午节,放假1天。国庆节,放假3天。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300%×加班天数,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200%×加班天数。(三)法定休假
2022-03-22
但是,对于安排劳动者延时加班和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则不能以安排补休形式代替支付加班费,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2022-01-26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个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取得两倍或三倍的加班工资,是否属于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免缴个税。
2022-01-24
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300%×加班天数;
2022-01-18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