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的情况下,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 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不同种罪行,以自首论,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非被告人主动投案,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其他类型的自首,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犯罪较轻的自首(指法定刑幅度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依法免除处罚。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可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职务侵占案件中自首的减刑规定。根据不同的自首情形,犯罪嫌疑人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减刑。若犯罪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时主动投案,可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若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时投案,可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此外,如实供述未掌握的罪行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自首情节的轻重取决于自首的动机、时间
根据相关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我国《刑法》对减刑的法律规定是: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被通缉的犯罪嫌疑有自首表现的,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