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分子自首后通常可以获得从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情况,还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然而,并非所有犯罪分子自首后都能得到从轻处罚,这是因为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处罚,而非必须从轻处罚。我国刑法对自首规定采取了相对宽松的原则,即“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因此一般情况下应对犯罪后自首者给予从轻或减轻处罚。然而,如果犯罪分子的行为后果极其严重,即使具有自首情节,若将自首情节放在整个犯罪情节中考察,不足以成为犯罪分子从轻的依据,则不会从轻处罚。
针对自首情节,结合自动投案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供述犯罪事实的完整性、稳定性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2、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已被司法机关发觉,但尚未受到讯问,或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不同种罪行,以自首论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4、非被告人主动投案,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5、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6、其他类型的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7、犯罪较轻(指法定刑幅度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的自首,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依法免除处罚。
8、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对于被告人亲属以不同形式送被告人归案或协助司法机关抓获被告人,不能认定为自首的情况,在决定对被告人的具体处罚时,可以考虑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比例。
1、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2、重大立功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至50%;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或依法免除处罚。
3、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减轻处罚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50%以上。
刑法中的戴罪立功含义及其相关规定。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如能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等立功表现,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同时,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自首行为也能获得相应的从轻处罚。对于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投案自首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获从轻或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等,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罪行也可被视为自首。投案自首体现了悔罪态度和接受法律制裁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自首情节的轻重取决于自首的动机、时间
根据相关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我国《刑法》对减刑的法律规定是: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