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时,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时,适用新的规定。劳动仲裁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中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规定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因此,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即仲裁时效一年的规定。
然而,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即仲裁时效一年的规定,只能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适用,不能溯及2008年5月1日以前。
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该条款的规定,仲裁时效一年的计算起始日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此外,该条款还规定了以下情况:
要理解“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之间的联系,我们需要将“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与2008年5月1日起的适用日期联系起来。换句话说,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对2008年5月1日之前的“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不适用。
您可能会问:“仲裁法是程序法,如果2009年法院审理案件都不按仲裁法执行,又如何理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施行?”原则上没有错。确实从2008年5月1日起,法院审理案件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但是,对于2008年5月1日之前的“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仍适用劳动法,直到2008年5月1日起才适用劳动仲裁法。因此,2008年5月1日之前的“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并不会因为劳动仲裁法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而自动延长至2008年5月1日。
中国劳动仲裁中当事人的请求权及劳动仲裁与一般仲裁的区别。当事人有权申请一裁终局的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包括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仲裁裁决在一定条件下具备法律效力。劳动仲裁与一般仲裁在申请程序、机构设置和裁决效力等方面存在区别。法律规定仲裁程序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就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中关于流动人口参加现工作地选举问题的说明。王兆国指出,由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目前尚不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因此选举法修正案暂不作出规定。同时,各地可以根据有关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文件精神,采取措施保障流动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劳动者在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下,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争议失败后,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律途径。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等争议,以及不愿协商、调解或仲裁时的处理办法。公司拖欠工资会接受劳动、人社、住房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