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为保护女职工的权益,以下是女职工在工作中应受到的保护措施:
1. 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2.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3.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4.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5.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如下:
1. 矿山井下作业。
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3. 每小时负重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的作业,或者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
4. 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冷水作业。
5. 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低温作业。
6.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7.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高处作业。
8. 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包括: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从事抗癌药物、己烯雌酚生产,接触麻醉剂气体等的作业;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高处作业;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冷水作业;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低温作业;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噪声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在密闭空间、高压室作业或者潜水作业,伴有强烈振动的作业,或者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
9. 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包括: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第一项、第三项、第九项;作业场所空气中锰、氟、溴、甲醇、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
为保障妇女的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宪法》规定了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在分配住房和享受福利待遇方面,男女应享有平等的权益。
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当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权益受到侵害时,她们有权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申诉时,一般应提交申诉书,除了陈述单位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事实外,还应提出具体的请求,包括要求责令单位改正,要求单位给予经济补偿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在收到申诉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对于经查证确实侵害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单位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应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该单位给予被侵害女职工合理的经济补偿。如果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建筑工地拖欠农民工资的法律处理方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行政部门有权采取相应措施。农民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维权,如协商、投诉、仲裁和诉讼等,并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关于童工的问题,明确指出在我国,最低打工年龄为16周岁,因此15岁打工被视为童工。企业雇佣童工违法,且童工的劳动合同无效。对于雇佣童工的企业,应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同时,虽然劳动合同无效,但童工应获得比一般劳动者更多的法律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在工作中应受到的保护措施以及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保护措施包括禁止安排从事重体力劳动、冷水和低温作业等,并详细说明了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保护要求。同时,也列出了女职
职业病的定义、案例、法律依据、分类以及诊断鉴定程序。职业病是由于劳动者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主体必须是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且必须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文中以一个因接触煤尘而导致煤工尘肺病的职工为例,介绍了职业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