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为了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4年2月14日发布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抽检工作计划,规定抽检的商品品种、抽检区域以及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抽检的商品品种主要是消费者、有关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反映的以及行政执法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和影响国计民生的商品以及上级部门要求的商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抽检工作计划实施抽检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对经抽检并依法认定为不合格商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被抽样的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并认定商品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警示等措施,并及时通报商品标称生产者所在地有关行政部门。
对认定为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查处。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处罚。承检机构、复检机构伪造检验报告或者出具虚假、错误检验数据和结论、泄露抽检信息的,通报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办法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消费维权所需的证据种类及其提交方式。需要收集反映法律关系的证据材料,如购货发票、接受服务的票据等;还需要证明损害事实及经济损失情况的材料,如样品、标的物检验鉴定结论等。消费者必须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包括存在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和民事权益受到
加强消费维权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消费维权网络建设,重视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建立消费维权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能,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发挥消费者组织作用,以及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等意见。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价格陷阱的形式以及如何通过识别标价陷阱来防范价格陷阱。价格陷阱主要包括隐瞒附加消费、假冒政府价、低价标价高价结算和虚高定价再讨价还价等行为。标价陷阱则涉及假明码标价和模糊明码标价两种形式。消费者应提高警惕,识别这些陷阱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15期间,国家工商总局推出的全新“12315”小程序如何助力消费者维权。小程序自1月9日上线以来,广泛应用于微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投诉、举报及查询维权知识的便捷途径。用户可通过小程序随时查看投诉举报的反馈进度,为原有电话服务体系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