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包括:
(1) 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
(2) 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3) 有权自主决定是否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或是否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4) 有权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涉消费者行使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是指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达到公正的结果。公平交易权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交易条件公平,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第二,不得强制交易。消费者有权按照真实意愿从事交易活动,对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有权拒绝。
获取赔偿权也称作消费者的求偿权,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的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享有求偿权的主体包括:
(1) 商品的购买者、使用者;
(2) 服务的接受者;
(3) 第三人,指消费者之外的因某种原因在事故发生现场而受到损害的人。求偿的内容包括:
(1) 人身损害的赔偿,无论是生命健康还是精神方面的损害均可要求赔偿;
(2) 财产损害的赔偿,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包括直接损失及可得利益的损失。
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目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地方各级消费者协会已经成立。实践证明,消费者组织的工作对推动我国消费者运动的健康发展,沟通政府与消费者的联系,解决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矛盾,更加充分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知识主要指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主要指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及权益受到损害时如何有效解决方面的法律知识。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人格权是消费者人身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法律对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尊重各个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关系到全国的安定团结,关系到各民族的长久和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专条加以规定,是对消费者精神权利的有力保障,也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监督权是上述各项权利的必然延伸,对消费者权利的切实实现至关重要。这种监督权的表现:
一是有权对经营者的商品和服务进行监督,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提出检举或控告;
二是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监督,对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三是表现为对消费者权益工作的批评、建议权。
知道是假货还购买是否受法律保护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消费者购买食品、药品时,如果发生质量问题纠纷并主张权利,人民法院不支持生产者、销售者以消费者明知存在质量问题而购买进行的抗辩。同时,赠品发生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生产者、销售者也不能以消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其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向谁索赔的问题。根据《保护法》,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生产者、承受企业权利义务的企业、违法经营者、展销会举办者、柜台出租者以及广告经营者等不同的责任主体索赔。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销售者、生产者
霸王条款中的多个方面,包括广告作为要约应视为合同内容、不得排除合同内容的广告、认购人未能签订合同不得扣定金等。这些条款强调了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指出了小区道路或场地用于停车等条款违反了物权法规定,出卖人应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权利。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并可在购买时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等公平交易条件。同时,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损害消费者权益,否则相关规定将被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