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费者首先要明确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第十六条规定:“食品、药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消费者依法请求认定该内容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对于餐饮企业是否也可算作食品生产者、餐饮企业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最高法在对《中国消费报》的采访回函中表示,“餐饮行业中的‘禁止自带酒水’‘包间设置最低消费’属于服务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是餐饮行业利用其优势地位,在向消费者提供餐饮服务中作出的对于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二、如何维权呢?
聘请律师诉讼成本太高,消费者也可不聘请律师,采取自诉走司法程序。不过,这需要消费者自身有很好的法律知识,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维权成本高,消费者不妨采取其他更有效的维权途径。
(一)首先是拒绝支付。当消费者发现霸王条款后,应尽量当场拒付或对不明费用提出质疑,与商家协商解决。不过,拒付容易引起争执,一定要灵活把握尺度,避免造成不好后果。
(二)如果当场无法协商解决,可以选择到消协、工商部门投诉。如果要走投诉、起诉的途径,一定要保存好相关证据,比如能证明遭遇强制消费的录音、录像等。
房地产广告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问题。文章指出开发商在宣传楼盘时使用虚假广告,包括虚构配套设施如学校、商家等,可能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新《广告法》对房地产广告的限制和虚假宣传进行了规定,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购房者如何避免霸王条款的问题,如
消费者在交易中的自主选择权以及“买100送50”等捆绑销售行为对其的影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其基本权利之一,而捆绑销售行为可能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如了解商品和服务、选择良好信誉的商家、拒绝强制销售等。保护自主
强卖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的问题,首先介绍了强迫交易罪、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和构成要件。接着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指出汤某和高某的行为并不符合强迫交易罪的构成要件,而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应当对其进行定罪和量刑。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财产安全权利,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利,公平交易权利,赔偿权利,维权团体权利,知识获取权利,尊重权利以及监督权利等九项权利。文章详细阐述了每一项权利的内涵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