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征地拆迁协议 > 征地协议 > 村委会有权利签订征地协议吗

村委会有权利签订征地协议吗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77
读者反映:

我是辉县市农民,我们村有64亩集体耕地,村委会和占地单位在未经村民代表同意的情况下,私下签订了征地协议,耕地就算变成国有了。请问:村委会与占地单位签订的征地协议合法吗?

回答:不合法

读者朋友经常向本报提出类似问题,所以,你所反映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在此进行比较详细的答复。你可参考这个答复,对你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判断。

征地要确保农民知情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根据有关规定,征地过程中,要确保农民知情并通过有效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征地涉及征地报批前期工作和批后实施工作。在征地报批前期工作中,要求当地履行告知、确认、听证程序,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就征收土地方案听取被征地村组和农户的意见,确认方案有关内容。征地告知要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结合村务信息公开,采取广播、在村务公开栏和其他明显位置公告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告知征收土地方案,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征收土地方案依法批准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具体组织公告、登记等征地批后实施工作。

被征地农民有异议时要听证

当被征地农民提出异议时,要组织听证。依据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征地不仅要征求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意见,更要征求被征地农民意见。群众有异议、申请听证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听证。对于农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须妥善予以解决;对于不合理要求,要认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得强行征地。

2004年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国土资源部第22号令),对征地中涉及的听证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

征地有严格监管

征地实践中如何加强征地管理中的监管?首先是前期审查,用地报批中严格把关。对征地的程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层层把关,严格审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用地审查报批。其次是后期监管,健全征地批后实施反馈制度。用地批准后,要求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将征地批后实施完成情况,包括实施征地范围和规模、履行征地批后程序、征地补偿费用到位、被征地农民安置及社会保障落实等情况,通过在线报送系统及时报送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国土资源部,以及时掌握征地批后实施情况,加强监管,确保按批准要求实施征地。

征地要做到“五要”

征地工作中要做到“五要”:要让农民知情,要让农民参与,要让农民住有所居,要让农民监督,要让农民满意。

征地要补偿

全面实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是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实现同地同价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维护农民权益的必然要求,各类建设征收农村集体土地都必须严格执行。对于新上建设项目,在用地预审时就要严格把关,确保项目按照公布实施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核算征地补偿费用,足额列入概算。建设用地位于同一年产值或区片综合地价区域的,征地补偿水平应基本保持一致,做到征地补偿同地同价。

我省有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

为防止拖欠征地补偿款,确保补偿费用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在市县组织用地报批时,根据征地规模与补偿标准,测算征地补偿费用,由申请用地单位提前缴纳预存征地补偿款;对于城市建设用地和以出让方式供地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由当地政府预存征地补偿款。用地经依法批准后,根据批准情况对预存的征地补偿款及时核算,多退少补。

征地批后实施时,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及时足额支付补偿安置费用;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要直接支付给农民个人,防止和及时纠正截留、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的问题。

根据情况多元安置

优先进行农业安置。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有效的征地安置方式。在一些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预留机动地较多的农村地区,征地时应优先采取农业安置方式,将新增耕地或机动地安排给被征地农民,使其拥有一定面积的耕作土地,维持基本的生产条件和收入来源。

规范留地安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征地,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留地安置方式。留用地应安排在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并征为国有;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要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防止因留地安置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留用地开发要符合城市建设规划和有关规定要求。

被征地农民要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是解决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有效途径。当前,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保问题的关键在于落实社保资金,本着“谁用地、谁承担”的原则,鼓励各地结合征地补偿安置积极拓展社保资金渠道。各地在用地审查报批中,要对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落实情况严格把关,切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落实。

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要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工作。被征地农民纳入新农保的,还应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不得以新农保代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房屋拆迁要补偿安置征地中拆迁农民住房应给予合理补偿,并因地制宜采取多元化安置方式,妥善解决好被拆迁农户居住问题。

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主要采取迁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拆迁补偿既要考虑被拆迁的房屋,还要考虑被征收的宅基地。房屋拆迁按建筑重置成本补偿,宅基地征收按当地规定的征地标准补偿。

在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原则上不再单独安排宅基地建房,主要采取货币或实物补偿的方式,由被拆迁农户自行选购房屋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被拆迁农户所得的拆迁补偿以及政府补贴等补偿总和,应能保障其选购合理居住水平的房屋。

纳入拆并范围的村庄,迁建安置应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新农村或中心村建设,统筹安排被拆迁农户的安置住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征地补偿协议签订的程序要求

    征地补偿协议签订的程序要求。市、县国土资源局需发布征地通告并征询意见,进行实地调查和确认,决议和公示。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办理补偿登记并参与听证。协议签订后需公示,且征地费用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额支付。对于补偿标准争议,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裁决

  • 一般征地协议签了多久能拿钱

    征地协议签订后补偿费用到账的时间,以及具体的拆迁补偿协议内容。协议包括拆迁房屋的现状、被拆迁人家庭情况、补偿方式、拆迁期限、补偿款项支付、违约责任和其他条款。在发布征地补偿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偿费用应到位。拆迁补偿协议涉及多方协商和达成一致的内容,

  • 非住宅房屋与住宅房屋的法律界定

    非住宅房屋与住宅房屋的法律界定,特别是关于住改非的定义和合法性。住改非并非法律术语,但人们常用它来描述将住宅房屋改为生产或经营用途的情况。在征收拆迁工作中,住改非的认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证照、完税凭证、租赁手续、房屋实际使用现状以及经营时间等。根据物

  • 村委会统一签定的征地协议是否有效?无效。

    村委会统一签定的征地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指出这样的协议是无效的。文章强调了征地过程中必须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包括征地报批前期工作和批后实施工作。被征地农民有异议时,必须组织听证并妥善解决其合理要求。同时,加强征地管理中的监管,包括前期审查和后期

  • 土地征收补偿村委会最高能够提留多少
  • 集体土地租赁及案例浅析内容
  • 李先生所租土地被征用,租赁的土地被征用有土地征收补偿费吗
征地拆迁协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