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经营者义务 > 三包责任 > 专用发票逾期未认证发生退货应该如何处理

专用发票逾期未认证发生退货应该如何处理

时间:2024-01-21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787
根据我国现行增值税发票管理的相关规定:一般货物申请开具红字发票要求对应发票认证,即逾期未认证的发票不得申请开具红字发票;而非增值税抵扣项目开具红字发票时无需对应蓝字发票认证,即其申请开具红字发票无认证期限限制。

解决专用发票逾期未认证的退货问题的几种方案

问题的提出

在购买一般货物的企业由于专用发票逾期未认证而发生退货时,无法申请开具红字发票,给会计核算带来不便。但有些企业可以利用非抵扣项目的规定,先按非增值税项目开具红字发票,再进行抵扣处理,从而达到控制抵扣期限和税负的目的,使专用发票失去作用。

现行规定

根据现行增值税发票管理规定,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180天内进行认证抵扣,逾期未认证的专用发票将不作为进项税额的抵扣。发生退货时,需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红字发票,如果专用发票逾期未认证,税务机关将无法受理。然而,在现实经营活动中,购货方专用发票逾期未认证且需要退货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这给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财务处理带来实际困难。

解决方案一:出入库单处理

B公司使用自制红字入库单作为退货凭证,A公司使用自制红字出库单作为冲减销售的凭证。这样可以完成退货的账务处理,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自制原始凭证的可靠性不强,不适用于对外经济业务的核算;二是由于无法在税控机上进行红字冲销处理,该笔销售的销项税将无法进行冲减,可能导致该批货物在重新进入销售环节时的重复纳税。

解决方案二:作回购处理

B公司以购入价反售该笔货物给A公司,B公司开具销售发票并减少库存,A公司根据进项发票做购入处理并增加库存。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存在多个问题:一是B公司是否有该货物的销售权;二是A、B公司的虚增购销行为是否违背财务制度并对会计报表获取者产生误导;三是对双方公司虚增收入部分计征附加税费是否合理。

解决方案三:“0税率”红字发票处理

目前并无法开具0税率的红字发票,但有一种建议是税务机关可以开具红字发票冲减销售收入,但不冲减税额,以避免纳税人恶意调控进项抵扣期间。然而,这种处理方式也存在问题:一是同一货物适用不同税率会造成货物的人为贬值和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二是只能解决冲销收入的问题,无法冲减原销项税额,可能导致销售方重复纳税;三是红字发票与对应蓝字发票并非完全对应,可能给税务机关管理带来不便。

个人观点

我们认为,专用发票逾期未认证并发生退货的实际业务是存在的,这是因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给纳税人带来的不便。我们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但同时也要考虑不违背当时制定规定的根本意图,明确打击利用专用发票抵扣期限恶意调控税负的不法行为。以上提出的几种方案都是将原本应由购货方承担的专用发票逾期未抵扣的税款损失转嫁给销售方,两个公司只能通过协商解决。因此,我们认为以上方案都不妥当。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过三包期还保吗

    商品三包期后的保修政策。根据相关规定,生产者在商品三包期内必须履行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并明确三包方式、提供修理技术资料和配件、处理消费者查询等。对于家用汽车产品,其包修期限和三包有效期限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若超过三包期,生产者仍应保证在停产后一定时

  • 销售者与供货者可以订立合同免除三包责任和义务吗

    销售者与供货者能否通过合同免除三包责任和义务的问题。根据《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销售者与供货者之间的合同不得免除三包责任和义务,并详细阐述了三包时间的规定以及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 三包法保修期限

    不同产品的保修期限以及相关的三包法规定。保修期限因产品性质而异,一般为一年至三年。家用汽车产品的保修期限不得低于6万公里或一定时间。三包法中对时间有详细规定,包括7日、15日、三包有效期、90日和修理后的产品正常使用时间等。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应了解相

  • 退货后发票的税点由谁来承担

    退货后发票的税点承担问题以及处理退货发票的具体方法。根据相关法规和实际情况,销售方应将货款和增值税全部退还给购买方,并作废或开具红字发票。双方也可以约定或协商决定税点承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可能面临发票丢失或做账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 农忙季节农机三包故障修理时间要求
  • 消费者退换货的法律规定
  • 隔季度的发票可以冲红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