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营商业企业商品“三包”资金管理的补充规定
《国营商业、外贸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发布后,有的地区反映,“细则”第二十三条关于商品“三包”费用的规定,有些具体问题需进一步明确。经研究,现对有关问题的处理补充规定如下:
一、商品“三包”(包修、包换、包退。下同)资金的开支范围
1.维修用零配件的购置、储存开支和报废、降价损失;
2.退换下来的残机折旧和返修支出;
3.“三包”人员的工资、福利费,以及人员培训和必要的资料费支出;
4.购置专项用于包修业务的低于固定资产标准的仪器、设备和工具;
5.包修专用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6.“三包”业务开支的其他费用。
二、商品“三包”资金结余或不足的计算
年末帐面“三包”资金结存数减去未出售的库存“三包”商品和已出售尚未到包修期的“三包”商品应保留的“三包”资金(按工业包给商业的定额计算);年末帐面结存数大于应保留数的部分为结余,反之为不足。
三、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包修专用仪器、设备的购置
购置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包修专用仪器、设备,原则上应在企业发展生产基金或更新改造资金中开支。但对包修任务重,税后留利较少,当年“三包”资金又有结余的企业,经当地财政部门批准,可在当年结余的“三包”资金中列支。
商品三包期后的保修政策。根据相关规定,生产者在商品三包期内必须履行修理、更换、退货的责任,并明确三包方式、提供修理技术资料和配件、处理消费者查询等。对于家用汽车产品,其包修期限和三包有效期限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若超过三包期,生产者仍应保证在停产后一定时
销售者与供货者能否通过合同免除三包责任和义务的问题。根据《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销售者与供货者之间的合同不得免除三包责任和义务,并详细阐述了三包时间的规定以及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不同产品的保修期限以及相关的三包法规定。保修期限因产品性质而异,一般为一年至三年。家用汽车产品的保修期限不得低于6万公里或一定时间。三包法中对时间有详细规定,包括7日、15日、三包有效期、90日和修理后的产品正常使用时间等。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应了解相
退货后发票的税点承担问题以及处理退货发票的具体方法。根据相关法规和实际情况,销售方应将货款和增值税全部退还给购买方,并作废或开具红字发票。双方也可以约定或协商决定税点承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可能面临发票丢失或做账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