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义务的举证责任:
经营者利用经营场地、设施和环境是为了获取利益和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当然应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公众在进入由经营者控制的经营场所时,对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抱有依赖感和合理的安全感。因此,经营者除维护、管理好公共设施,保证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仅符合安全要求,还应承担保护义务,以保护进入其经营场所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那么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原则应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有三种归责原则:过错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无过错原则,确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行为的侵权行为的规则原则是确定此类赔偿义务主体的关键。
(一)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是否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是否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学界均持否定态度。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在此类案件中必须使用严格责任或者危险责任的必要性有多大,况且严格责任与危险责任需要制定法的明确规定,司法解释显然不具有这样的权力。因此,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还是过错推定原则
确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责任,行为人必须具有过错即未尽合理范围内的注意义务,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但是,过错的证明究竟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却有不同的意见。这就涉及到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还是过错推定原则的问题。多数人认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发生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经营者仅在自己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因此,违反安保义务侵权行为仍应由受害人一方来承担安保人具有过错的举证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否则不能适用过错推定的严格责任。
笔者认为,对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的过错认定,应当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在实务上,应按照最高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的规定,确定由安全保障义务人对其不存在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否认自己的过错,则过错的举证责任由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人自己承担,由他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事实。如果他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免除其侵权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其没有过错,或者证明不足,则过错推定成立,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如何确定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呢
(1)相关法律法规的强行性或倡导性规定,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业银行法》、《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所规定的各类标准;
(2)双方合同所约定的标准,如宾馆承诺24小时保安巡视、呼叫后电梯工3分钟内到场等;
(3)一个处于同种情形的正常人依照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达到的标准,如在发生某些意外事件时及时告知并协助受害人等;
(4)社会大众的一般观念,这对于确定义务人是否负有以及负有何种程度的安全保障义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考虑损害行为的来源以及义务人控制损害的能力,义务人对控制来自持枪的加害行为与来自持木棍的加害行为的能力是明显不同的。
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名单包括各种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以及对应的检测方法和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及检测方法。文章旨在保障消费者健康,打击食品
车辆安全责任书的四个主要方面。驾驶人员应遵守交通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管理知识,并努力提升驾驶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同时,他们需要加强车辆管理和保养,遵守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加强车辆安全保险和证件管理。此外,校外住宿的驾驶
我国现行国家安全法的颁布时间以及国家安全体系的构成。该安全法于7月1日颁布,涉及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和核安全等多个方面,旨在维护国家各方面的安全状态并保障持续安全的能力。
维修厂的管理规定,包括文明生产规定和安全管理规定两部分。文明生产规定涉及生产车间的管理、员工的行为规范、工作场所的整洁和工具的使用与摆放等方面。安全管理规定则强调了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员工的安全意识、特殊工种的操作规范以及对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