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法解读:朋友圈刷广告的小心被索赔
时间:2025-01-09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微信朋友圈广告发布的法律责任及维权问题
新广告法对微信朋友圈广告发布者的约束
随着微信用户群体的迅猛增加,越来越多的商家将注意力投向微信营销模式。然而,根据201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广告法》有关规定,在朋友圈乱刷广告将有可能被索赔。根据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告监管处处长谢旭阳的解读,新广告法对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发布者有了更广泛的定义。以前的广告法规定,广告发布者只能是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并且需要支付费用。但在新广告法中,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就构成了广告行为。如果发布的广告内容虚假,对消费者造成欺骗和误导,那么广告发布者就可能被索赔。
微信朋友圈广告发布引发的纠纷
在微信群中抢红包时,经常会遇到发红包者要求抢到红包的朋友帮忙转发广告的情况。然而,这种随手转发广告可能引发纠纷。例如,市民林莉莉在朋友圈抢了一个红包后,被好友要求转发面膜广告。然而,抢到红包的朋友购买了广告中的面膜后发现是一款质量有问题的产品,导致皮肤过敏。因此,林莉莉被朋友指责并要求承担责任。为了平息纠纷,林莉莉只能自己买礼物安抚朋友。
微信朋友圈广告发布者的法律责任
根据北京市东元(深圳)律师事务所赵波律师的解释,根据新广告法的规定,自然人也属于广告的发布者。只要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就构成广告行为。因此,无论转发者是否收取费用,帮助他人发布广告信息都属于广告的性质。如果市民在朋友圈发布了虚假广告,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广告发布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广告发布者无法提供广告源的基本信息,消费者可以要求先行赔偿。
微信朋友圈广告发布的维权问题
对于微信朋友圈广告发布引发的纠纷,可以参考新《消法》进行维权。根据新《消法》的规定,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的七天内有权退货,无需说明理由,但需要自己承担退货运费。然而,由于微信交易缺乏实名制和消费凭证,监管上存在难度。如果没有卖家的真实信息,工商部门也很难受理投诉。但根据属地原则,消费者可以向商品网址的实际地址或手机号码的归属地的工商部门或消协投诉、举报。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对于陌生的广告信息,还是需要谨慎转发。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红带货被指虚假宣传,如何判定虚假宣传
网红带货中的虚假宣传问题,并介绍了如何判定虚假宣传。根据广告法,虚假宣传包括夸大商品效能、虚构使用效果、描述与事实不符等行为。发布虚假广告的主体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如知道或应该知道广告虚假仍发布的需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可要求赔偿,并寻
-
食品生产经营者索证的法律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索证的法律规定。内容包括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购食品及其原料时需向销售者索取卫生质量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的行为,以及不同情况下索证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同时,还规定了哪些机构出具的卫生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有效,以及证书内容的要求。
-
经营者应履行的告知义务是什么
经营者应履行的告知义务,包括发现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时应立即向行政部门和消费者报告,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同时,还详述了经营者应遵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各项义务,如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义务、保障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真实信息提供的义务等。此外,还提到
-
混淆行为行为
混淆行为、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享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制竞争行为、政府机构的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以及虚假宣传行为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等多种不正当市场行为的表现和特征。这些行为限制了市场竞争,误导消费者,妨碍了市场公平交易和良性发展。
-
售卖三无产品被起诉至法院,法院会如何判决
-
广告法解读:朋友圈刷广告的小心被索赔
-
朋友圈转发不再任性工商总局表态转虚假广告将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