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解读
时间:2024-06-05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食品召回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是国际通行的一种食品安全事后监管有效措施。既可以有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保障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又能够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主体,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行为,从而全面提高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鉴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消除或降低食品安全危害以及迅速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国家质检总局于8月27日正式颁布实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家的名义出台食品召回相关办法。《规定》的出台,直接推动了食品召回制度在国内食品市场的规范运行。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明确定义,广泛覆盖
明确的定义和措施
根据《食品召回管理规定》,食品生产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采取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的食品安全危害。不安全食品的定义包括已经或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如已经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以及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分但未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确的食品。此外,还包括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安全食品。
广泛覆盖的食品行业和企业
《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数量庞大的食品行业和企业。目前,我国共有28大类525种食品纳入了食品安全质量准入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已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统一收集、分析和处理与食品安全危害有关的信息,以确保所有食品都纳入召回范围。
遵守规定的要求
根据《规定》,在中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食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必须遵守该规定。这意味着生产和销售领域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定》。此外,食品进出口召回管理也需要遵守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规定。进出口食品适用《规定》,但由于进出口食品具有特殊性,因此在遵守《规定》的同时,还需要遵守其他相关规定。
危害调查和信息记录
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
根据《规定》的要求,判定食品是否属于不安全食品需要进行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此外,食品生产者还需要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相关管理制度。他们需要准确记录并保存生产环节中的原辅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产品标识等信息,同时还需要保存消费者投诉、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记录以及食品危害纠纷信息等档案。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和质监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事发的根源。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根据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包括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合同内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补充协议。同时,文章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经营者应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定也被提及。
-
手机屏破了还能三包吗?法律规定的权益保障
手机屏损坏后的三包权益保障问题,依据《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可要求修理或换屏,人为原因则无法享受三包。同时,如商家欺诈销售,如以翻新机冒充新机,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
-
如何向工商局投诉虚假宣传
向工商局投诉虚假宣传的流程和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虚假宣传,包括信函、传真、短信、电子邮件等。工商部门将按照一定流程处理投诉,并在必要时组织调解。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若权益
-
食品经营许可制度的规定
我国实行的食品经营许可制度以及食品经营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企业需依法获得许可并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查验记录、库房管理、销售展示卫生、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及培训、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和卫生检查等制度,以保障食品卫生和人民健康。
-
如何举报电商平台虚假宣传
-
微信购物纠纷解决途径
-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