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在某餐厅与朋友聚餐,当大家有说有笑时,七八个人突然闯进包厢,并相互殴打。混战中,李某也遭到袭击,一只眼睛被击伤。经治疗,李某眼损伤严重,法医鉴定为盲目,属重伤。事发当天,李某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随后又把餐厅推上了被告席。法院受理此案并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餐厅称: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对提供的服务行为直接造成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才承担责任。李某被殴打致伤造成的损失应由侵权者承担。餐厅经营者并非侵权人,对李某身体遭受不明身份人的侵权致伤没有法定和约定的赔偿义务,而且餐厅经营者事前不可能预见餐厅发生客人相互打斗闯进包厢事件,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请求法院驳回李某的诉讼请求。由于此事件发生在自己的餐厅,可以给予适当补偿。
而李某认为,餐厅应提供安全的就餐环境给消费者,但由于经营不善,没有保安措施,他人随意进入餐厅打斗,造成其伤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餐厅应对其赔偿25万元。法院对此案进行了调解。
律师观点:
这是一起消费者状告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不履行保护顾客人身安全义务,致使其受到伤害而要求经营者给予赔偿的案件。在本案中,李某与餐厅形成了一种消费服务合同关系,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经营场所因第三人侵权造成损害后果的责任承担方面,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那么李某是否能得到25万元全额赔偿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之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由此可见,本案责任的认定关键是看保障义务人餐厅是否存在过错。如果餐厅在事件发生后,采取了合理措施,尽到了合理的谨慎注意义务,如告诉消费者李某等人小心防范或拨打“110”、“120”等补救措施,那么餐厅就不存在过错,就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餐厅没有尽到合理的谨慎注意义务,那么餐厅也是只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李某也不能得到全额25万元的赔偿。
食品经营活动的法律要求。食品经营者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符合经营场所要求,具备相关设备和设施;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妥善贮存食品并处理不合格食品。
特价商品不退还的法律处罚问题。商家若存在特价商品不退还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将受到工商管理部门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规定,严重违规者还可能面临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同时违法行为将
商家拒绝开发票的问题,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涉嫌偷税漏税。国税局表示消费者有权利要求商家开具发票,商家提供发票是应尽的义务。商家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才能开具发票是不正确的。国税局对正规税务代理机构有管理措施,但对其他机构监管尚不明确,存在假账和黑中介问题
“群旅游”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包括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和参与者的伤亡损害赔偿风险。在“群旅游”中,驾驶者和组织者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无论是否为有偿服务。此外,组织者应遵守旅游法规,不得从中牟利,否则涉嫌违反法律和欺诈行为。为避免法律风险,建议参与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