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质量不合格,或在接受服务时对质量和态度不满意时,可以与商家协商解决。消费者可以当场或事后与商家交涉,提供证据并表明态度,同时在商家承认事实的前提下,提出合理要求,以促使纠纷得到及时解决。
消费者委员会是一个依法成立的专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在广东省,设有省、市和区县三级消费者委员会。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并请求消费者委员会进行调解。最好向争议发生地的区县消委会投诉,以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有关工商、物价、技监、标准、计量、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申诉。这些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职责,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果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在商品购销的书面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消费者可以根据这一约定,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解决。通常情况下,这种解决争议的方式适用于涉及较大交易量的购销合同。对于涉及小额交易且采用口头合同的情况,不宜采取这种方式解决争议,因为程序相对较为复杂。
当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甚至涉及人身安全和重大财产损失,或者经过多种解决途径尝试后仍无法解决争议时,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保护。如果经营者的行为构成犯罪,司法部门还将依法追究责任者的刑事责任。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可以利用以上五种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途径涵盖了民间、行政和法律等多种保护手段。消费者应当了解并熟悉这些自我保护手段,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争议。
诉讼过程中常见的举证材料种类和要求,包括形成法律关系的证据、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以及经济损失情况的证据。同时,还介绍了消费者举证的方法和要求,包括提供证人、提交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等,并强调了举证期限的重要性。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导则,目的是规范消费者协会的受理投诉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导则包括处理投诉的原则、依据、适用范围,以及受理投诉工作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等内容。消费者协会应当设立受理投诉工作机构,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保护消费者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以请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依行政程序解决争议,与其他争议解决途径相比,申诉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
消费者委员会是依法成立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门的社会团体。以上五项消费争议的解决方法中,前二项均可视为投诉,第三项为申诉,第四项为申请,而最后一项则为起诉。除最后二项外,前三项仍然可概称为投诉,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消费争议发生时的重要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