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消费者在申诉自己的权益受损一年后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进行申诉。
根据第十六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收到申诉书后的5日内,应作出以下处理:
(一) 如果申诉符合规定,则予以受理,并向申诉人发出书面通知。
(二) 如果申诉不符合规定,则应向申诉人发出书面通知,并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
根据第十七条规定,下列情况下的申诉将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
(一) 商品超过保修期或购买后超过保质期,被诉方已不再负有违约责任。
(二) 已达成调解协议并已执行,且没有新情况或新理由。
(三) 法院、仲裁机构或其他行政机关已受理或处理相关申诉。
(四) 消费者知道或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损已超过一年。
(五) 消费者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损。
(六) 申诉不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诉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必须明确指定被诉方。
(2) 必须提供具体的申诉请求、事实和理由。
(3) 申诉案件必须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管辖范围。
房地产行业中虚假广告的问题。调查表明,消费者对房地产广告的真实性质疑严重,虚假广告表现多样。要追究开发商的责任,需要满足广告内容虚假、购房者受欺骗和误导、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及因果关系等条件。
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民事责任问题。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消费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可能受到侵害,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等。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商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者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消费者可以要求多种民事责任承担方式,如修理、恢复名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第一款中关于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当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时,他们可以要求经营者纠正错误并依法获得赔偿。
傍名牌现象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扰乱问题。傍名牌现象日益普遍,涉及商品领域多元化,严重损害了驰名商标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傍名牌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企业傍名牌虽能迅速获利,但风险较高且非长久之计,涉及复杂的法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