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一种以商业特许经营模式为包装的商业欺诈逐渐蔓延开来,成为侵害外地来京小创业者的主要违法形式。据丰台工商分局合同科科长王-松介绍,利用合同条款骗取加盟费是不法商人常用手段之一。仅今年,丰台工商分局就针对此类违法案件立案54起。“我们在巡查中发现,靠近车站、高校、高科技园区的写字楼、商住楼宇是违法者最经常选用的经营地,检查中最多的一栋楼发现了12起案件线索。”昨天,丰台工商分局将警惕合同欺诈的提示牌挂到了50多家写字楼的醒目位置,并公布咨询举报电话,提醒创业者在准备交易前冷静防范。
根据日常巡查结果,丰台工商分局划定了包括西站南广场等20个地段及写字楼作为风险控制点,每两天执法人员就要检查一次,以“扫楼”的方式发现违法线索及时查处。
工商提醒:先交钱再看合同不靠谱
“我的产品和加盟费都便宜,但您先交钱才能看价目表。”这可能就是不法加盟商挖的“坑儿”。王-松告诉记者,按照规定,签订合同前,“总部”应如实披露信息,比如现有加盟商的名单和位置、主产品报价、公司财务状况、有无纠纷等。但不少商家要求创业者先交钱再看材料,或者当时提供一份“实惠”的价目表给对方看一眼,合同签完后发货时再提供真实的价目表,如果申请加盟时遇到先交钱再看合同的无理要求,有意加盟的创业者应该警惕。
案例曝光
典型案件一:
**艾妃儿伟业美容用品有限公司在其网站上宣传:“**艾妃儿国际连锁机构创始于1967年,在世界连锁业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事实上,该公司只是国内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所谓**艾妃儿国际连锁机构根本不存在。该公司从国内一些地方购进日用小商品后,再以连锁加盟形式将日用小商品卖给其连锁加盟商。公司通过网络对外进行虚假宣传,其目的就是让人误以为是有国际背景的大公司,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户,成为其连锁加盟商。
(处罚结果:罚款50000元)
典型案件二:
中亚科通(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推广“科通”品牌自动补胎充气液直销店项目。在该公司的宣传画册上写入了效益分析栏目:月利润9100元×30天=27.3万元;年利润9100×30天×12个月=327.6万元。此举违反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特许人在推广、宣传活动中,不得有欺诈、误导的行为,其发布的广告中不得含有宣传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收益的内容”的规定。
价格欺诈的法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者所受损失的三倍金额或五百元。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也对价格欺诈行为进行了处罚规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诉讼过程中常见的举证材料种类和要求,包括形成法律关系的证据、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以及经济损失情况的证据。同时,还介绍了消费者举证的方法和要求,包括提供证人、提交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等,并强调了举证期限的重要性。
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责任诉讼时所需满足的证据要求,包括证明产品存在缺陷、损害由产品缺陷造成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消费维权的五种途径,包括协商和解、投诉调解、行政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消费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举证责任倒置的意义和适用范围。通常情况下,主张权利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但在特定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能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消费纠纷中,消费者常面临提供证据困难的问题,如仅凭信誉卡作为证据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应该让具有专业知识的经营者提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