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一种以商业特许经营模式为包装的商业欺诈逐渐蔓延开来,成为侵害外地来京小创业者的主要违法形式。据丰台工商分局合同科科长王-松介绍,利用合同条款骗取加盟费是不法商人常用手段之一。仅今年,丰台工商分局就针对此类违法案件立案54起。“我们在巡查中发现,靠近车站、高校、高科技园区的写字楼、商住楼宇是违法者最经常选用的经营地,检查中最多的一栋楼发现了12起案件线索。”昨天,丰台工商分局将警惕合同欺诈的提示牌挂到了50多家写字楼的醒目位置,并公布咨询举报电话,提醒创业者在准备交易前冷静防范。
根据日常巡查结果,丰台工商分局划定了包括西站南广场等20个地段及写字楼作为风险控制点,每两天执法人员就要检查一次,以“扫楼”的方式发现违法线索及时查处。
工商提醒:先交钱再看合同不靠谱
“我的产品和加盟费都便宜,但您先交钱才能看价目表。”这可能就是不法加盟商挖的“坑儿”。王-松告诉记者,按照规定,签订合同前,“总部”应如实披露信息,比如现有加盟商的名单和位置、主产品报价、公司财务状况、有无纠纷等。但不少商家要求创业者先交钱再看材料,或者当时提供一份“实惠”的价目表给对方看一眼,合同签完后发货时再提供真实的价目表,如果申请加盟时遇到先交钱再看合同的无理要求,有意加盟的创业者应该警惕。
案例曝光
典型案件一:
**艾妃儿伟业美容用品有限公司在其网站上宣传:“**艾妃儿国际连锁机构创始于1967年,在世界连锁业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事实上,该公司只是国内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所谓**艾妃儿国际连锁机构根本不存在。该公司从国内一些地方购进日用小商品后,再以连锁加盟形式将日用小商品卖给其连锁加盟商。公司通过网络对外进行虚假宣传,其目的就是让人误以为是有国际背景的大公司,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户,成为其连锁加盟商。
(处罚结果:罚款50000元)
典型案件二:
中亚科通(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特许经营的方式推广“科通”品牌自动补胎充气液直销店项目。在该公司的宣传画册上写入了效益分析栏目:月利润9100元×30天=27.3万元;年利润9100×30天×12个月=327.6万元。此举违反了《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特许人在推广、宣传活动中,不得有欺诈、误导的行为,其发布的广告中不得含有宣传被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收益的内容”的规定。
陕西省各市消费者投诉协会的电话及联系地址信息。文章列出了陕西省不同地区消费者投诉协会的联系电话和地址,以便消费者在被侵权时能够及时联系并维护自己的权益。
受理投诉的原则和范围。消协依法受理消费者投诉并进行调查调解,遵循自愿、合法、合理、公正的基础。消费者投诉需提供证据,证明所受损害与购买、使用商品或服务存在因果关系。投诉处理需遵守地域管辖责任分工、认真服务、无偿服务、舆论监督和一定受理范围的原则。投诉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包括消费争议商品送检的定义、检验机构名单、服务原则、消费者送检程序、检验机构的受理与拒检、检验报告、虚假检验报告的处理、检验费用的支付以及针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争议送检等内容。规定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途径,确保消费
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购买商品受到损害时的赔偿问题。当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通常为购买价款的三倍但不得低于五百元。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有缺陷的经营者,如果导致消费者死亡或健康严重损害,受害人有权要求双倍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