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促销广告作为商家推销自己商品的重要手段,在市场交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内容必须真实、健康,措辞也应注意严谨、准确。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条和第24条的规定,对于商品促销广告中牵涉消费者利益的宣传条文,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商家有义务将其具体内容讲述清楚,尽量不让消费者产生误解。但是,一方面,我国语言文字本身存在着复杂性、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对同一词语、同一句话往往可以作多种解释;另一方面,现时商家举办的商品促销活动,涉及的商品品种多、操作流程细,媒体广告在有限的字数内不可能一一说明,要求商品促销广告的宣传内容在表述上只能有一种清楚明白、不会产生歧义的理解过于苛刻,从而使对其内容进行解释不可避免。
那么谁对商品促销广告内容拥有“解释权”呢?
普通合同的订立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格式合同的订立也是一样。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接受要约的相对人一旦进行承诺,合同便成立。根据《合同法》第15条第2款的有关规定:“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商品促销广告的内容确定,其邀请对象无需与其提供者进一步协商就可以直接交易的,应认定为要约。消费者应此要约到商家消费即作出承诺,使买卖合同成立,商品促销广告内容即对双方都发生效力。依照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此时当事人双方因合同内容产生争议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共同拥有解释权,即商品买卖合同成立后,发现商品促销广告内容有漏洞或者有歧义,商家和消费者作为合同当事人都享有解释的权利。商家作为促销活动规则的制定者,商品促销广告的提供者,行使“解释权”不但是一种权利更是一项义务。
2、“最终解释权”的所属
由于“最终解释”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商品促销广告中不明确、不具体、存在漏洞或歧义的内容归于明确、具体、完善和清晰,使当事人间的纠纷得以合理解决。实践中,商家与消费者协商解决争议时,行使“解释权”所做的解释,实质上只是当事人对合同单方面的理解,对相对方均不具有约束力,根本无法实现“最终解释”的目的,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或者说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因此,商家与消费者的解释都不是“最终解释”。
网络商标侵权主体的确定问题,包括侵权商品实际销售者、网络信息发布者、网络服务提供商和搜索引擎提供者的法律责任。文章指出,根据不同主体的不同行为,可依据《商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同时,文章还涉及网络商标侵权的管辖问题,可以根据司法解释确定侵权行
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责任诉讼时所需满足的证据要求,包括证明产品存在缺陷、损害由产品缺陷造成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消费维权的五种途径,包括协商和解、投诉调解、行政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消费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天津市各区的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和联系地址。文章列出了天津市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和对应的联系地址,以便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投诉。此外,还提供了其他相关投诉电话,如环境保护投诉热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商品质量投诉热线等。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的维权资格,包括九项基本权利,如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权、自主选择权等。同时,也强调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滥用权利,尊重经营者的劳动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