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吃出异物如何赔偿
食品吃出异物,消费者除要求退还价款外,完全可以向商家索要十倍赔偿。
【案情简介】
陈女士9月23日在江头某品牌烘焙店购买了一盒售价269元的月饼,在食用过程中,她突然发现月饼内有指甲。她多次与商家交涉,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作出赔偿,但对方一直不予处理。
任先生10月16日入住湖里禾山某酒店期间,拆开了酒店赠送的一盒月饼,食用过程中也发现月饼里夹着头发。与商家协商,商家承认有质量问题,但只同意原价赔偿。任先生不能接受,向工商部门投诉。
【律师说法】
问题食品只退换货是逃避法律责任
市消委会维权律师团邱*亮律师表示,《食品安全法》中关于十倍赔偿金的规定是一种惩罚性赔偿原则。一些销售问题食品的商家仅给予消费者退款或换货的做法是错误的,逃避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此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因购买问题食品,人身权益受到侵害,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时,消费者还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如果商家不给赔偿怎么办?邱律师建议走法律程序“打官司”,但他同时坦言,打官司的难度非常大。“最大的问题就是消费者举证难。”邱律师表示,法规上说销售者只有在“‘明知’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前提下才进行赔偿,“所以不光要提供购物发票、食品样品,还得提供证据证明商家是‘明知’有问题还销售,这一点不好举证。”律师建议消费者,最好先与经营者协商赔偿,或请求消保委进行调解,或向工商行政部门进行申诉,再无果的情况下可提起仲裁或者诉讼。
新版食品安全法的五大亮点,包括禁止剧毒高毒农药用于果蔬茶叶、保健食品标签不得涉防病治疗功能、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范围以及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按规定标示。这些修改体现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决心和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不合格产品与存在缺陷的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不合格的产品并不一定属于存在缺陷的产品,但存在缺陷的产品肯定是不合格的产品。产品质量的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生产者应对其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一位消费者因购买的食品包装标注了治疗功效而状告商家的事件。法院最终裁定消费者可退货,但驳回其他诉讼请求,因为涉诉食品的外包装说明是对食品使用方法和功能的介绍,不涉及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且没有证据证明该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万女士在某外资快餐店就餐时,发生食管急性异物损伤并感染出血,导致住院30天,医疗费用为12837元。经法医鉴定证实其有异物损伤。万女士要求快餐店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费。法院认定事实为真,并判决快餐店赔偿万女士各项费用,包括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