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后悔权是指赋予消费者的一种权利,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如果对消费行为产生后悔想法,可以在法律规定的合理期限内根据本人意愿将所购商品无需说明理由退回给经销者,并且不需要承担费用。
后悔权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是为广大消费者营造出一个“消费冷静期”,使消费者可以在购买商品后的一定时期内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作出更为理性的判断,并有权采取相应的退货行为,从而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3年10月21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第三次审议,规定无理由退货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但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卖家”真实信息的,“买家”可向网络交易平台要求赔偿。
2013年0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之后,草案二次审议稿全文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消费后悔权制度的推行需要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并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在尊重市场规律与兼顾买卖双方合法权益的同时,使后悔权在消费者手中得到有效行使,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销售行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
三审稿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同时增加规定: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关于“赔偿”原则,一直是消法修法争议的焦点。草案从“两倍”提高至3倍,显然是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研究中心教授胡*生表示:消费者要想获得赔偿,前提条件是要认定经营者具有‘欺诈行为’。而对于如何认定欺诈,立法存在一些明显缺陷。人大常委会委员黄*云建议:假一赔三力度不够,最好上不封顶。
2013年4月进行首次审议的消法修正案草案亮点之一是赋予消费者“后悔权”,即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冯*萍指出,无理由退货也该对消费者有制约。消费者退货应该保证商品的完好无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兼顾。
该规定继承和发展了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当中有关名人代言的责任,同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只要涉及广大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都适用连带责任,这是为进一步净化广告市场,特别是约束广告代言人,包括社会团体、专业人士、明星大碗等,让他们慎独自律。刘*海建议:明星代言产品的时候一定扭转观念,不要把广告片当做艺术片去拍,那是一项法律活动,危险的法律游戏,那里的台词跟电影里的台词不一样,“如果对推荐的商品没把握,最好不要做广告,否则消费者将来会来告你”。
网上团购是否有发票的问题,根据发票管理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网上团购应该提供发票。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是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索要发票,商家若拒绝提供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拒绝开具发票时,可以向税务部门举报或拨打纳税服务热线投诉。
燃气管理条例对于装反气表的规定,以及业主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不支付报酬的问题。燃气经营者有责任向用户提供持续、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并指导用户安全用气。如果气表被装反,业主有权要求工人重装,且如果工人拒绝,可以不支付费用。同时,燃气用户也需要遵守相关
饭店、茶楼或咖啡厅设定最低消费额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经营者以最低消费方式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利,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拒绝支付超出实际消费金额的部分。因此,设定最低消费是违法的。
商务部关于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的相关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单用途卡管理,维护当事人权益,防范资金风险。发卡企业需备案,包括提交相关材料、备案编号、公告和变更注销手续等。同时,对发行与服务做了详细规定,如发行记名卡和不记名卡、卡面记载的信息、购卡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