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益法 > 消费者权益法动态 > 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时间:2024-02-04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6653
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权益受损害的情况,但有些人压根不知道自己的权益被损害了,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足够的认识。新时代的人们应该要关注、保护个人的权益,那么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消费者权益争议解决方式

1. 经营者与消费者协商和解

协商和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以公平、合理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交换意见和沟通,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具有及时、直接、平和等特点,对于小额纠纷或对信誉和质量要求较高的经营者来说,采用协商和解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然而,由于缺乏国家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协商和解有时可能无法达成目的。因此,消费者应准备采取其他方式解决争议。

2. 消费者协会调解

消费者协会调解是指消费者协会作为第三方中立机构,通过调解员的介入,帮助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消费者协会调解具有公正、公平、高效的特点,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帮助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申请调解,通过调解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3. 向行政机关申诉

消费者可以向相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诉,要求行政机关介入解决争议。行政机关具有执法权力,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可以向质监部门、工商部门等行政机关投诉,要求行政机关对经营者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

4. 仲裁机构仲裁

消费者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机构是由政府或行业组织设立的独立机构,具有公正、专业、高效的特点。仲裁机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仲裁协议,对争议进行调查、听证,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消费者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以便快速、有效地解决争议。

5. 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

作为最后的解决途径,消费者可以选择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通过法院审理来解决争议。司法机关具有独立、公正的特点,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消费者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如果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通过协商和解、消费者协会调解、向行政机关申诉、仲裁机构仲裁或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等方式来解决争议,以保障自身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律对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规定

    消费者的安全权以及经营者在保障消费者安全方面的义务和责任。消费者的安全权包括生命安全权、健康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经营者需确保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安全标准,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商品要提前警示消费者,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若经营者未尽到保障消费者安全

  •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问题。商家承诺的赠品是购物合同中的一项条款,商家需按约定提供赠品并保证质量。如赠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应承担“三包”责任。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采取措施维护权益。商家的赠品行为是附条件赠与行为,如商场违约需承担侵权责任。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2号公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规定,旨在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包括管辖范围、处理程序、投诉形式、调解方式等,并强调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同时废止了之前的两个相关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后的亮点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六大亮点。其中包括商业欺诈三倍赔偿、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新车半年内出问题商家负责举证、虚假广告代言明星承担连带责任、网购纠纷可告交易平台和消费者信息商家须保密等规定。新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力的保护。

  • 快递超过10天怎么索赔
  • 法律如何规定消费者欺诈
  •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消费者权益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