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对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想的途径。消费者可以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
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如果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协商和解,消费者可以采取投诉、申诉、仲裁或起诉等手段解决争议,并要求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
2. 如果经营者推卸责任,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责任,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要求销售者赔偿,销售者再向生产者追偿。
3. 经营者不能以店堂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减轻或免除对消费者的民事责任,消费者应当知晓这些规定是无效的。
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调解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投诉可以通过电话、信函、面谈、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消费者投诉时应提供投诉人和被投诉方的基本情况,购买商品的相关信息,以及受损害的具体情况和证据。
消费者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请求行政部门依法解决争议。消费者申诉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消费者和被申诉方的基本情况,申诉的要求、理由和相关事实根据。消费者也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但需提供授权委托书。
如果在申诉过程中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协议,消费者可以撤回申诉,请求行政部门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调解书。如果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消费者可以撤回申诉,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如果消费者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可以撤回申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审判。消费者提起诉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管辖。
消费者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如果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仲裁协议,则需要先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再提起诉讼。
销售隐瞒新车缺陷的维权途径。当消费者遭遇消费欺诈,如汽车经销商隐瞒新车缺陷,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权: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损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15期间,国家工商总局推出的全新“12315”小程序如何助力消费者维权。小程序自1月9日上线以来,广泛应用于微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投诉、举报及查询维权知识的便捷途径。用户可通过小程序随时查看投诉举报的反馈进度,为原有电话服务体系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等方面。该法旨在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法条对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同时,旅游规划和促进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办法》。该办法旨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法规定了抽检工作程序、抽检结果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并自3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