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协商和解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对消费者和经营者都是理想的途径。消费者可以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
在协商和解时,消费者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如果经营者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协商和解,消费者可以采取投诉、申诉、仲裁或起诉等手段解决争议,并要求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
2. 如果经营者推卸责任,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责任,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规定,要求销售者赔偿,销售者再向生产者追偿。
3. 经营者不能以店堂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减轻或免除对消费者的民事责任,消费者应当知晓这些规定是无效的。
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调解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投诉可以通过电话、信函、面谈、互联网等形式进行。消费者投诉时应提供投诉人和被投诉方的基本情况,购买商品的相关信息,以及受损害的具体情况和证据。
消费者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请求行政部门依法解决争议。消费者申诉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消费者和被申诉方的基本情况,申诉的要求、理由和相关事实根据。消费者也可以委托代理人进行申诉,但需提供授权委托书。
如果在申诉过程中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协议,消费者可以撤回申诉,请求行政部门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调解书。如果与经营者达成仲裁协议,消费者可以撤回申诉,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如果消费者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可以撤回申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审判。消费者提起诉讼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管辖。
消费者的诉讼属于民事诉讼范畴,如果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仲裁协议,则需要先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再提起诉讼。
汽车自燃和房子火灾的赔偿问题。文章介绍了自燃认定及责任、自燃保险的申报、经销商或汽车生产商的赔偿责任以及维权途径选择。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及时报警、通知保险公司和经销商,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同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赠品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问题。商家承诺的赠品是购物合同中的一项条款,商家需按约定提供赠品并保证质量。如赠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家应承担“三包”责任。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采取措施维护权益。商家的赠品行为是附条件赠与行为,如商场违约需承担侵权责任。
网上购物维权的途径及方法。包括平台调解、消费者权益保证金、实名制和工商登记制度、投诉工商部门、购物网站的维权时效规定以及经营者责任和赔偿等方面。消费者在遇到网络购物纠纷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规定,旨在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包括管辖范围、处理程序、投诉形式、调解方式等,并强调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同时废止了之前的两个相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