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等法律针对死刑立即执行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判处死刑并决定立即执行,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35条规定,死刑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
根据第236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审判处死刑的案件中,如果被告人不上诉,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核,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报请核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对于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一审案件中被告人不上诉的情况,以及判处死刑的二审案件,都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根据第238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死刑案件和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时,应当由三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除了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死刑案件外,其他死刑案件都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包括单位犯罪的定义、刑罚以及法人代表在企业犯罪中的责任。同时,针对偷税行为的刑事责任及判决标准和法人代表在偷税犯罪中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不同情况下法人代表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情况。
刑法规定死刑犯从侦查到枪决所需时间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侦查阶段因案情复杂和侦查要求高等因素,时间较不确定,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死刑适用对象有限制,如犯罪时未成年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死缓期间表现不同,刑罚结果也有所不同。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依审判监督程序在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的基础上重新审判后,应贯彻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方针,做到全错全改,部分错部分改,不错不改。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直接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